Popular Posts
-
近年來,台灣對於外來語的使用已經更加熟練頻繁了。 然而,使用時沒有仔細確認原語句的用法或意義,大家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應之下,字義就容易被扭曲。 從過年前的西洋情人節、三月的白色情人節…我們不斷看到店家寫著「IOU」的字樣,雖然可想而知這些字是想表達「我愛你」的意思。但是…...
-
繼上一次的 上集 過後,希望大家以後都能不慌張的把各種符號的唸法輕鬆唸出來 (根本超難記啊啊啊!) 。 這一次除了要放上之前因為篇幅關係而沒有列出的其他符號,還有一整個系列的「刮號大集錦」,讓你以後看到各式各樣的刮號符號都能跟它們作好朋友哦~ 在描述句子時,我們時不時...
Wednesday, 24 February 2016
[Personal Branding] 個人品牌 - 工作的奴性與前進的動力 (上)
「我真的覺得老闆給我的工作量太多了,很多雜事根本就是助理的工作,卻是我要做,做不完好痛苦!我應徵的職稱是業務ㄟ!可是老闆又一直跟我說因為我沒什麼背景知識,所以應該要忍一忍,忍久了、手上了就會好轉。」
「哼,很多事都是我這個助理幫那些業務多做的ㄟ!他們都閒閒沒事做,我幫他們多做還一直被罵,也不想想看我是為了他們好!」
「要不是看在這裡每個月還可以領得到這些錢,我早就跳槽了!外面機會那麼多,我只是還沒有去找而已」
這些話是不是很常出現在工作環境中呢?或者是你/妳也常常順口講出了這種話呢?
不只身邊的人,可能連我們都常常不自覺的發出這種聽起來像是不滿現狀、期待有所發展、渴望面對更多挑戰的抱怨聲。
但是,事實上,我們應該問自己的是:
我有多想要進步?還是我其實喜歡(或者是適合)安於現狀?
台灣的教育影響之下,很難讓孩子們在成長過程當中有足夠的自我空間、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或許大家還有印象2014年商業周刊上的文章,討論著教育方法如何影響著台灣人的奴性;求學的過程當中,我們不斷的被動接受安排,被強迫做自己不願意的事,而且沒有相互討論的空間…這都成就出那些大聲抱怨自己沒有受重用、發揮空間不夠,然後又對於自己的進步無能為力的人們。
作家吳居叡也在關鍵評論網的文章中提到「想要成為最好,就得承擔最痛」。對於想要有所進步卻又只是嚷嚷的我們,其實可以自己反思一下,想想看自己想要前進的動力是什麼?這個力量又是否夠強大呢?或者,我們的能力其實就只是適合現狀,成為世界菁英這檔事其實根本不適用在我們身上?
「你,有多想要進步?」
安安穩穩的簡單步調與生活並沒有不好,許多人因為覺得自己薪水不達所謂的平均(或者是世俗認為可以結婚養家的薪水等級?)而總是羞於啟齒自己的職業。進而喪失自信也因此讓負面情緒不斷的拖累自己,還可能因此影響(遷怒)他人。
思考一下,以下的這些想法,哪一個才是你真正的心情呢?
1. 我真心喜愛現在所處的環境
只是有些時候,因為礙於別人似乎都汲汲營營的在人生的崗位上拼命往上爬,我其實真的只想要現在這種平平靜靜的小生活而已,卻常常因此而被人覺得是我們不知上進。
所以我們只好跟著抱怨環境來假裝自己也想要努力爭取那些所謂的菁英生活 - 但是,我自己心裡最清楚的是:「我覺得這樣的日子很好啊,工作安穩、準時下班、錢不夠但我夠用,下班後的時光都是我自己的,多好!」
2. 我不太知道我喜不喜歡現在的環境,好像很沒fu
先進一步想想,你是不是連自己喜歡什麼、愛做些什麼事都不太清楚呢?
沒有了解自己喜歡或不喜歡什麼,就很難進一步與內心對話。
想想看是哪些因素造成現在的負面情緒?或者,我們的抱怨是否只是習慣?
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在空閒時候喜歡運動、喜歡郊遊、或是像電影裡的氣質美女那般的都只去看藝術電影跟看美術展!
我們也可以只是喜歡靜靜的在家擺爛看電視、週末就是要先睡飽吃好再說!
所以不要讓自己真心喜歡的興趣因為同儕的壓力而變得羞於啟齒,真正的認識自己、做自己才是你的人生重心。想過這些之後,再來判斷自己有沒有想要改變現在的環境吧!
3. 如果不是真心喜歡現在所處的環境呢?
這樣的話,那麼就可以反過來想想,有哪些項目是我現在想要改變的?
這些因素之中又有哪些是我能夠主動掌控的呢?
把需要克服的目標訂下來,就能更清楚接下來能朝哪些方向去克服,讓自己朝更幸福開心的人生前進。然後,我們可以再進一步閱讀下集來看看如何讓自己進步成為菁英人才。
安安穩穩的簡單工作內容沒有什麼不好,誰說每個人都要能精通外語、熟知投資、還要人人都是首席業務?
週末擺爛、愛吃愛睡覺也沒有什麼不對,每一件我們選擇去做的事都是自己真心喜愛的,那才是最重要的。
社會中的每一顆小螺絲都是無與倫比的重要,缺一不可,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合作,誰都無法成為世界菁英。
* 但是如果想訓練自己成為頂尖人才之一的話,也可以參考下集來看看可以從哪些方向讓自己更加進步!
Thursday, 28 January 2016
[English Skills] 英文小技巧 - 事後諸葛的1.0視力
「我就知道會發生這種事!那時候跟你說你就不聽!」
「I told you so (我就說吧~)」
是不是覺得這些句子很耳熟呢?這些後見之明的話語,常常讓人聽了想翻白眼啊!
中文可以用「事後諸葛」來形容這種情況,而英文呢,則是有個可愛的說法:
20-20 Hindsight 或者是 Hindsight 20/20
在解釋這個詞的由來之前,需要先簡單介紹一下如何用英文來表達視力。
除了簡單說明
近視(nearsighted 或 shortsighted)
遠視(farsighted 或 longsighted)
當然也可以用更專業一點的醫學用字:Myopia (近視)、hyperopia (遠視)。
但是要表達度數的時候怎麼辦呢?
母語中文的我們通常會很直接的告訴對方,我近視800度 (800 degrees). - 其實這是錯誤的說法哦!因為講出來會讓對方一頭霧水聽嘸。
原因就是因為英文在視力的表達上,是以屈光度或是視力表的規格來說明 -
屈光度 (diopters) = 近視100度數*
視力表 20/xx - 由於視力表通常是放在20英尺遠的地方,所以前面的分子一定是20不變,而後面的數字同樣是20時,表示你站在20英尺的地方可以看到標準20英尺應該看見的東西 - 所以標示成 20/20。如果有近視的話,例如視力 20/30的人,代表著你站20英尺所看得到的字,是別人站30英尺時就能看到的了。
小補充:視力表大概的區分方式為:看到下排倒數第4欄就是大概1.0的視力(20/20)、倒數第3欄為1.3 (20/15)、倒數第2欄為2.0 (20/10)…以此類推
所以想要用英文表達視力度數時,可以說:
I have 20/20 vision (我視力1.0)
或者是 I am nearsighted with 8 diopters (我近視800度)
那麼後見之明的1.0視力,就是所謂的 hindsight 20/20了
這個字有兩種通用法,20-20 Hindsight 或者是 Hindsight 20/20。
個人覺得比較難克服的是這個詞的發音:
首先是那個20/20 或是 20-20 到底怎麼唸?
可以直接唸 twenty twenty hindsight (或 hindsight twenty twenty)
或者是改成 hindsight is twenty twenty
(同前段的範例所示:在表達度數時,則可以加vision 於20/20後)
另外則是那個hindsight的發音。
老實說,我自己第一眼看到這個字的時候,會把前面的 hin…發成 hint 的音,不曉得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的?
所以不要犯了同樣的錯誤哦!這個前面的 hin,其實是 behind 的那個 hind,也就是後方的意思。
下一次再有人跟你說那種「我就知道!」的話時,你就能說:
" Right, I know your hindsight is 20/20 (好好好~我知道你有視力1.0的後見之明。)"
*註:由於本文的重點是在解釋 hindsight 20/20,所以其餘實際的眼睛近視/遠視原理與解說就請詢問更專業的Google大神吧!
Tuesday, 24 November 2015
[Interview Skills] 面試攻略 - 有生命的履歷
過去我們提過一些關於如何檢視自己,透過親朋好友、或專業的職涯顧問來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看清楚自己在開始準備轉職時應該專注的方向。(事前準備工作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我們都需要的職涯顧問;或是潤飾後的進階版:台南都會報Vol. 23)
當然,不只事先的準備、找工作的積極、以及對於面試的種種練習。事實上,就算電子資訊、社群媒體再怎麼發達;電子或紙本履歷,一直都還是拿到正式面試的第一道關卡。
你的履歷只是洋洋灑灑的列下自己的學經歷、放照片配自傳嗎?
如果你的履歷只是例行公事的八股文字,沒有投入情感的把「你」個人品牌的靈魂放進去的話,面試的門票將會較難獲得喲!
以前我在國外工作時,部門準備面試新人,叫我先作第一步履歷挑選、搞定第一步的電話訪談以及第一次的面試。於是我四處請教各個主管,他們挑選履歷的幾個重點是什麼?分享這些經驗給大家參考:
1. 職場經驗 - 包含簡歷與細述
許多人在履歷上都會放上自傳,老實說,我的國外主管每一位看到有自傳的履歷都是立刻翻白眼、然後把它放在不合格的那區。
能寫出文章已經不容易了,但是要讓履歷上的文字化為讓人想見你一面的動力更不容易,所以會說故事真的很重要。只是,面試官真的不太在乎你是不是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是不是家裡最受寵的老么…他們只想知道:你的學經歷裡做過什麼、學到什麼、能不能數據化你的戰績?有沒有從這些角色中帶走任何一輩子的技能…。
國外通常比較習慣在履歷的最開頭先給個簡單的介紹,例如強調自己的學歷與最強項的工作經歷。這樣做的目的是吸引閱讀的人繼續往下看,所以丟出讓人對你會好奇的引言是需要有技巧的;前言讓人有興趣後,你的履歷才有機會被仔細看,否則也是很有可能只存活那一分鐘,然後就被放入不合格的籃子裡了。
另外,要小心別只是把每項工作經歷像當時求職條件上列的那般寫下你的工作細節,那看起來只會像是複製貼上那樣的簡陋。盡可能的把重點工作內容轉化成數據,或者寫下你的戰績。例如,任職一年期間,讓公司該項目的業務上升20%、一年內協助主管使部門人數成長擴編一倍、總共完成14件專案 (然後加上專案的案例)…這一類的說明,更能深得人心。
2. 用字遣詞 - 不要太過華麗、也要小心別犯低級錯誤
許多人會習慣用十分八股的文字來寫作;請切記,你的履歷是要表現你的個人特質,最好不要用那些自己平常講話都不會使用的字詞來增加生硬度。當然,檢查、檢查、再檢查這件事也非常重要,有時候自己的作品看久了會麻痺,記得請親友好友幫忙一起確認,提供不同的想法與建議作參考。
套一句以前我在另一篇文章(面試前當當小偵探吧!)中提到的:「沒錯,人人都難免會寫錯字,但是如果履歷這種自己應該十分謹慎的東西都能有文法錯誤或錯字;那外面大有會認真重覆檢查自己資料的人可以 pay attention to details (對小細節重視)」 - 所以不要犯下這種類型的低級錯誤 (例如:再做一次 v.s. 在做一次)
3. 是否放入興趣、其他技能或證書的項目
這點其實因人而異,不過不管放不放這個細項,都要請記得保持一個重點 - 講故事的主軸不變。這個故事主軸就是你想表達給讀履歷主管的印象!如果這個重點被模糊掉了,那不如不要放比較好。
舉例來說,某人的前一份工作內容雖然是研發部門,但是因為想要轉換跑道改作業務,不只在工作經歷上得要強調自己在此領域對產品製造流程熟悉、還可能得要用額外的興趣、活動紀錄來表現出自己不只喜愛靜靜的在實驗室研發產品,更喜歡外出與人互動。
你的履歷也有自己的靈魂嗎?你有在裡面注入個人特質來經營「你」的品牌嗎?
Thursday, 12 November 2015
[English Skills] 進階英文 - 欺騙感情也是Fraud
當人類的交通工具進步,開啟了所謂的地球村模式後;網路的風行,更讓我們的朋友圈快速拓展到了世界各地。
於是英文用字中的 fraud (詐欺)也逐漸的開始盛行。
結合前一次的英文分享中提到的 Hoax (騙局)一字,不曉得大家分得清楚其中的界限嗎?
同時,與 fraud 類似的字眼,還有 scam 與 deception ,今天就來作個簡單的區分,以方便記憶與使用。
老實說,這些字在使用上都有各自不同的範圍,只有少數的領域是重疊到的;所以在使用的語感上,要小心,用錯字,程度差異可能就會出現。
詐騙這件事,如果只有騙取金錢,而且只是單一個體行為的話,通常直接稱為 scam (騙錢/詐取)。例如,拿假貨在路邊擺攤賣給消費者,這種行為是一種 scam ;規模比較小,比較單純只有金錢問題的情境。
當涉及程度不只是金錢,可能是已婚人士假裝單身欺騙了被害人的感情、或者是惡意的散佈不實消息來引起眾人恐慌,這種不再只是玩笑性質的事件,就比較建議用 deception (詐欺)來形容。所以當玩笑/騙局已經不單純只是為了娛樂,它就會從上次提到的 hoax 變成了一種 deception。
那文章開頭提到的 Fraud 呢?這個字的意義與範圍又再擴得更大了。
Fraud可以代表各種形式的詐騙,包含騙取金錢、感情、或是會影響名譽等類型的案件;同時,使用到 fraud 時,還代表它的規模程度相對較大,例如整家公司、被害人數極高或者是某一部份的社會圈都因此受影響的層級。更重要的是,當 deception 只是單純的以欺騙手段來獲得(不管何種類型的)利益;fraud 更有原本欺騙與非法事件外的不法意圖之意。
也就是說,當某些人士不只是為了自身利益與財團或官員掛勾,表面上只有獲得利益財富或其他好處,但實際上,整個事件可能還讓被害人家破人亡、造成某些人名譽受損、或者是影響了整個社會的安定…這些都能算是原本目的之外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這種情況就應該稱為是一種 fraud。
這樣一來,相信大家在使用 hoax, scam, deception, 與 fraud 上,就更有想法了吧!
最後,還要同場加映的教大家另外一個網路新字:phishing
因為最早開始的詐騙方式是透過電話 (phone) 來隨機找尋受騙對象,這種動作就像是釣魚 (fishing) 一般。當近代網路開始發達,釣魚方式從電話發展到電子郵件,但操作方式一樣是以願者上鉤的模式,因此就把電話與釣魚這兩個字結合,叫做網路釣魚 (phishing)。
Thursday, 29 October 2015
台南都會報 Vol. 25 - 畢業生的第一份工作
原文:2014May:[Personal Branding] 個人行銷 - 完美面試與行銷自己
畢業生的第一份工作
有完美履歷和完美面試嗎?
如何照顧你的個人品牌?
又到了畢業季,想起那句玩笑話「畢業等於失業」。市面上充滿各式各樣的面試秘笈與求職法寶可以參考,教我們如何把工作成果數據化、如何在面試時努力強調自己替前公司賺進多少錢;只是,卻似乎沒有人告訴求職者要如何拿到那個重要的「第一份工作」。許多職缺都要求一定程度的工作經驗,就像我也記得自己在英國尋找工作時,不免洩氣的抱怨:「每個工作都需要有工作經驗、但是誰來先給我們畢業生『第一份』工作呢?」。應屆畢業生們在尚末有太多職場經驗的情況下,到底,應該如何行銷自己呢?
相信大家對於要好好維護第一印象這種說辭都不陌生,畢竟,再怎麼有經驗有內涵的人,要是第一印象無法讓人引起興趣,就更沒有機會拿到面試的門票。不過,外表的第一印象只是求職上的小細節,其他的細節更是在於如何準備出一張漂亮且吸引人的履歷表!只是話又說回來,沒有足以說嘴的工作經驗,履歷表上到底能夠寫些什麼呢?
建議職場新鮮人們先退一步,思考一個小問題:你的個人品牌形象是什麼?
求職面試就像把自己當作商品包裝銷售出去,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自己的個人品牌。就像我們走在街上,看見穿著整齊套裝的上班族,猜測對方可能是業務、可能是某個產業的專業顧問;看見比較有藝術特色打扮的人,可能會聯想對方從事藝術文化產業…等等。這些印象當然無法完全代表個人,但無法否認的,是能引起人們注意與興趣的第一印象;我們每天的打扮,其實也同時代表著我們期待他人如何看待我們的反射。所以履歷在企業的眼裡,就是你的第一印象,而你是如何照顧「自己」這個品牌呢?
在著手準備履歷之前,我們要先對自己有足夠的了解,清楚知道自己的強項與特色在哪裡。把對自己有利的特色包裝強調出來,才有機會從許多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
.你有打工經驗嗎?
.你的在學成績可以拿出來強調自己的特色嗎?
.有參加過什麼課外的訓練課程嗎?
.有沒有其他的才藝技能?
.認為自己最大的特色是什麼?
.對於自己的末來有什麼想像?
|
這幾個問題都能給準備踏入職場的各位思考一下。挑出最有自信的項目來當作履歷的主軸;就像從小到大我們學習如何作文一般──要有一個主題作為主軸,所有的細節都是環繞著這個主題來作描述,才不至偏離主題。認識自己絕對是表現自我的基礎功課,在還沒有進入職場之前,好好花點時間與自己對話是很重要的;而這些對話不只是更了解這一路求學過程的自己,也讓你更明白自己期待一個怎麼樣的未來。了解自己後,再來分析你的目標客戶群──也就是那些你認為會「買單」的企業們;自己的優勢越能符合企業的徵才條件,就越有機會讓企業眼睛為之一亮!
當面試官問 你都怎麼度過週末...
利用以上提出來的想法整理出履歷後;同樣的,也要在這個基礎之下在面試時好好表現!對自己與未來有足夠想法的人,才有機會在面試時與眾不同;畢竟一昧的跟著求職寶典寫下罐頭履歷、然後學著面試指南上表現出別人所謂的「完美面試」…這樣的複製完全無法向企業強調我們的個人特質!例如,我曾經有一位學生當時正要離開校園,準備踏入這個大人們所謂的殘酷現實世界──職場圈。她不斷的學習那些完美面試技巧,然後呢?讓我分享這個故事給大家:
她的名字裡有個 S,就暫時稱她 S 吧;就如同她即將面對的那些彎曲未知的路。
S 一直以來都是學校內的高材生,成績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到目前為止最大的挫折,是當初碩士班推甄沒上第一志願,只上了她的第二理想順位…;還好她也不是刻板印象的那種沒有生活的書呆子,她在求學生涯中參加了各式各樣的實習與領導訓練營隊。如同她以往的習慣,在論文只有大綱初成時,她就找上我:「我看到其他人也開始在看應徵工作的事,所以我希望能在準備論文的同時,接受妳的英文面試訓練,直到我拿到我想要的聘書」。
這個有執行力的女孩,對自己的做事基本要求是「完美」,所以她不斷的在追求所謂「最完美的面試答案」。在她的心中,不只履歷表要能最佳呈現,配色要美、排版要整齊;連主考官所問的問題,都期待自己能講出最標準的回答!
只是…到底什麼才是完美的標準答案呢?S 在第二次正式上課時,拿出一本「英文面試考題大選」,要我每次上課時挑裡面的問題來讓她回答。我其實不反對事先準備好自我介紹、事先練習那些面試八成都會問到的問題,比較能確定自己在聽到時不會亂了手腳。不過,如果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也有這種類型的書,我要建議的是:把書上的罐頭回答預先遮住,針對每個問題,請先準備好你自己真誠真實的答案後,再參考書上提供的「方向」與「文法」或「句型」來做修正與調整。
之後的幾次練習,我除了用提供各種問題讓她回答以外,也分享一些分析技巧,例如:面試官問:「你都怎麼度過你的週末假期?」通常這樣的問題並不是真心想知道你是不是用週末來睡到飽吃到滿意,他們想知道的是:1. 你的組織表達能力如何?(尤其是英文面試時);2. 你的生活除了求學或工作,是否還有所謂「人」的生活──也就是,你會不會只是鞭一下走一步,還是確實能獨立思考,並對自己的人生充滿想法與觀點。
有人說,可是我週末真的睡到中午耶…那所以面試要說謊嚕?讓我們來看看 S 的發展…
如各位所想的,S 確實將每一個可能的題目都用最正面態度的方式準備了一套答案,大概就連主考官問腦筋急轉彎的問題例如如何把一隻長頸鹿放進冰箱,她都能從容不迫的回答。可是,在某家大型企業的集體徵才流程中,她第一關與跟人資部門聊完後,就不幸被刷掉了;同時,另外一位在校成績稍微比她遜色的同學卻進入了下一階段。
S 說: 我覺得我每個問題都回答得很正面很順呀。
我說: 妳所回答的,都是妳自己真心的想法嗎?
她安靜。
吃到飽睡到滿意的周末也可以講!
面試沒有一定完美的答案,也不一定只能說正面正向的答案。就像許多所謂的激勵講師只告訴你保持樂觀正面就能擁有一切想要的,卻忘了告訴我們,這同時是要帶著樂觀心態去努力去跌倒,然後再站起來一試再試才可能成功。這樣的片面正面思考,聰明如你一定也不會買單。我們需要學會的,其實是如何呈現自己最好的一面,接受缺點,但將其用比較正面的形容詞來表現。所以我們可能真的都週末就睡到飽,那又如何?真的平常都不夠睡嘛!我相信面試官也有這樣的心聲;只是,重點來了,一整個週末,我們一定有除了睡覺外值得拿來講的事!
例如中午後,整天的時間不多,但是我們很有好奇心的在每個假日都去嚐試一家新的餐廳踩踩地雷──你的回答可以是,我喜歡利用週末的時間跟家人嚐試不同的異國料理,分享我們對食物的想法。這樣的回答代表了什麼?聽在面試官的耳裡,可能表示:這個求職者不怕挑戰新東西,而且樂於分享。或者因為關懷動物,所以我們利用週末午後去當流浪動物協會的志工;表現出自己有想法又有愛心,而且願意主動執行想法的態度…根據這樣的練習慢慢衍生並分析每一個可能的面試問題,就能順利將自己的生活小事,包裝成不用說謊但又誘人的積極想法。
所以原來面試這件事,不單只是外表漂漂亮亮、面帶笑容、舉止回答到位而已;更要了解求職者自己的心態跟想法也很重要。
面試,是雙向的,是對方要找適合的新人,也是我們求職者要挑選合得來的東家。如果只是為了獲得一份工作而作假,就如同讓想挑糖果的人買到包裝漂亮華麗,裡面卻不是糖果而是泡菜的狀況。泡菜也很好,也會有想買它的人,只是如果泡菜都打扮成糖果,不只想買糖果的人失望、想買泡菜的人找不到貨、就連泡菜都會難過怨嘆自己為什麼總是遇錯人、糖果可能也會發起反泡菜運動來抗議自己的工作被搶走…這種惡性循環的人生怎麼會快樂幸福美滿呢?
那個所謂的完美履歷與完美面試並不存在。
我們能做的,就是用對得起自己的真誠與努力,好好認真的把該發揚光大的重點包裝呈現出來。有心有溫度的文字與面試對話才會讓人印象深刻,才是自己能滿意的「完美」。
Friday, 16 October 2015
[English Skills] 進階英文 - 玩笑開大了,用法差很多!
記得以前學過「Just kidding! (開開玩笑)」這個詞吧?
但是,同樣是讓人發笑的話語,大家知道「Joke」與「Kid (kidding的原形)」的使用方法嗎?
還有其他「Tease」、「Prank」、與「Hoax」都是不同種程度的玩笑呢!
與朋友之間的相處,通常會有那種互相捉弄的玩笑話,這種時候所使用的句子,就是大家比較常知道的kidding。例如:
A: Oops! I forgot to bring my mobile today, what a bad day! (可惡!我忘了帶我的手機了啦,今天運氣真不好!)
B: Well, I think it i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day, it is to do with your brain...ha ha ha, I am just kidding! (偉鵝,我覺得這可能跟運氣沒什麼關係,大概是跟腦子比較有關係吧。哈哈哈,我只是開開玩笑啦!)
現在的口語習慣上,其實「I am just joking」與「I am just kidding」這兩種用法是完全可以交替使用的。不過!當用在講「笑話」的時候,就應該是用「tell a joke」,而不是「tell a kid」*了喲!
*其實,用比較常理的方式思考就更好記了:kid雖然有「笑話、玩笑」之意,但是只限於作動詞使用,而名詞則是「小朋友、小孩」的意思 (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何 kidding 是指開玩笑了吧?因為像小孩那般的行為,可能就有幼稚、可愛或讓人會心一笑的感覺);kid拿來當名詞時,沒有玩笑的意思,而是單純指孩童這類的字義。所以在講笑話的時候,要記得是使用「joke」來表達哦。
除了kidding與joking,對於比較親密的朋友、家人、或情人之間,則是還有另一個可以用的字 - 「tease」。
這個字用在單純開對方玩笑上,與kidding或joking差不多;但是通常是使用在關係與對方較近的對象會比較好,翻譯成中文的話,比較有「逗弄」的意思。
但是為什麼要另外強調tease這個字呢?因為它還有挑逗的意思!
所以當另一半穿得小小性感一點、打扮得帥一點的時候,你也可以跟對方說:"Are you teasing me? I want to take you out for a date." (你這是在挑逗我嗎?我好想帶你去約會一下~)
那麼,上半部份介紹了對人講笑話、或是對特定對象開玩笑、或挑逗的用字之外;接下來我們還要再提到兩個使用上也需要小心的字。
小時候應該都有玩過那種偷偷在朋友背上貼著「我是豬」、「叫我笨蛋」(或更糟的字眼)這種類型的玩笑吧?當玩笑開得有點大,可能會讓對方生氣,或者甚至是有一點惡搞式的玩笑的話,記得別用日文的「kuso (據說是惡搞的意思,但本人不會日文…)」來表示喲!
這個時候的玩笑,就可以用prank來表達。
所以「prank」可以廣泛的指所有類型的善意與惡意玩笑,通常格局是比對單一對象的玩笑來得大一些些。
最後還有「Hoax」這個大家比較少見的字,它也是有開人玩笑的感覺,但是!這個字所涵蓋的等級又再高了一些,因為它還帶有「騙局」的意思,所以通常會用到這個字,大多是指有涉及到被害人、有錢財損失之類的負面結局。
一次介紹5個字,怕大家吃不消;最後給大家看看假狗狗的公園惡作劇影片吧!
這種惡作劇,就可以用prank來形容了喲!
Friday, 2 October 2015
[Internal Marketing] 內部行銷 - 產業升級,才能提升員工忠誠度
你是企業負責人或主管嗎?你如何判斷你的下屬/員工的忠誠度呢?
我聽過許多老闆這樣說著:「我不期待妳會在我們公司待一輩子啦!大家都是有機會就往外跳…」這一類的話。
不過,不待一輩子的員工,就不需要培養員工忠誠度嗎?
近幾十年來,因為歐美企業的管理風氣,台灣的產業也漸漸開始重視「顧客忠誠度」這個議題,所以開始有會員制、有集點卡、有老主顧優惠等等;然而,員工忠誠度的概念,卻仍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們將把「顧客忠誠度」這個主題留待下一次的篇幅來討論。)
在台灣經濟起飛的時代,確實可能只要先顧好眼前的員工與訂單就能忙得不可開交了。不過,時代在進步,企業文化與經營之道也因此隨之轉化;要如何讓一位員工不只在任職時為公司努力,離職後還願意替前公司講好話作宣傳?或者,雇主們寧願把員工當免洗餐具般的使用,操爆一個算一個;每一位出去都哭訴著要其他人別再踏入這家公司?甚至離開後就去另開一家同性質的公司與前雇主對抗?這就是維持忠誠度的重要性。
企業轉型,動機當然是為了賺取利潤,做生意不想賺錢,大概不太可能。只是要讓利潤順利進入,自然需要有願意努力的員工來加持;所以可想而知的,讓硬體設備升級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要能留住人才。
所以,定時給員工薪水、年終與獎金,就是給員工的大恩惠嗎?就能留住員工嗎?大錯特錯!金錢的給予,只是員工用自己的時間與能力來換取他們應有的報酬而已;整體來說,這只是一個付出與獲得的利益交換。
縱使是員工旅遊、或者是三不五時的下午茶會、聚餐,都能算是吸引員工留步的福利之一;這是台灣幾年下來,勞工不斷爭取之後才漸漸開始有的風氣,算是近代的大進步之一。但是,這些都只是附加的條件,真正能讓員工願意安心安定的,其實是企業文化與人之間的溝通了。
願意留下來的員工,究竟忠不忠誠?是不是能為公司帶來更大的優勢?有什麼特點是我們用來判斷員工是否有足夠忠誠度的指標呢?
以下幾個大點,提供給正想轉型或想好好留住下屬的朋友們參考了:
1. 正直誠實
不是安安靜靜、不提問題、只乖乖聽話做事的員工才叫做忠誠,很多時候,不溝通才是最有問題的地方。真心願意為公司付出的下屬,會替公司著想,在需要提出疑質時講出口、需要否決不利於公司的作法時勇敢舉手。因為他們想要好好的留在這家公司,所以他們想的是公司的長期發展。
2. 討論
有沒有發現會議後問員工有沒有問題時,都是一片安靜?
真正會替公司著想的好員工,會把任何疑問提出來討論,就算最後需要激烈討論,目的都是為了公司好。
3. 稱讚
不只提出異議或否定不夠好的作法,好員工同時也很樂意稱讚其他同事或上司;因為每個人都有自我的特質,有缺點但也一定有優點,彼此都能看見彼此值得被讚揚之處,就能一起更進步。
4. 向心力
就算有些想法不是員工個人認同的;但是一旦經過決議要執行,他們對外一定也會同樣支持公司的決定。
我們應該都聽過有人會在外大肆狂罵公司政策吧?甚至順便強調自己提的想法多好,公司竟然不採用之類的批評。這些都是能看得出員工是否有忠誠度的重點。
5. 離開
需要的時候,上司能帶著祝福的放手讓員工高飛,而不是彼此咒罵的離開公司。員工也能盡心的交接完成後,就算離開公司還能在外向他人推薦自己的前公司。
產業升級,不只是硬體設備的提升進步;溝通讓文化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點。從以上這幾個特點去判斷員工是否對公司具有忠誠度、看看員工之間毫無互動與溝通的原因是什麼?測試上司與下屬之間是否彼此都有共識,最後從中了解裡面還有哪些方向是企業可以升級的重點。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