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Posts

Friday 26 December 2014

[English Skills] 進階英文 - Another 與 Other 怎麼用才正確?



週末想要跟我家的狗兒練練握手功夫,想要叫牠換手舉另外一隻,要用the other one 還是 another one呢?

從一堆東西中隨意拿取一個,要用another one 還是 the other one?
從一堆東西中指定拿取某樣東西,要用anther one 還是 the other one?
要拿取超過2個以上的東西,又應該怎麼使用了呢?


我常常聽到許多人在使用another 與 other 的時候,不小心就混亂了,說不定下面的圖解比較能讓大家清楚記得如何使用:






1. One v.s. The Other One
1. 當兩者取其一時,手上拿的那個叫this one (這個)。剩下的那個,因為也沒有別的可以選了,所以它就是the other one (其他的那一個,使用the 是因為指定它)
* This one 當然也能視情況而改稱 that one或直接指名喲!

例如,因為第二杯半價而買了兩杯咖啡,就能跟店員說:(this) one with sugar, the other one without (一杯加糖,另一杯不要)


2. Ones v.s. The Others & Other One(s)
2. 延續第一項,一群物體中,如果拿取一部份 (可以用these 或 those - 這些或那些),要說明“剩下”的那部份,則可將剩下的那些全部視為一體,直接稱作the others (加s 因為是複數了)。

剩下的物體中,隨便再挑出一些都可以簡稱作other one(s) (加不加s請視數量決定)




所以,公司一口氣叫了10杯咖啡,5 regular, 2 with half spoon sugar, and other ones with no sugar (5杯正常,2杯半糖,剩下的都不要加糖 (也就是剩下的3杯不加糖))。


3. One v.s. Another One
3. 那什麼時候使用another呢?與使用the 最大的不同在於,有加the (定冠詞),表示有指定。也就是說,當使用another的時候呢,就是不指定了。

一堆物品中,順手拿起了一個,想要再隨便拿取另一個時,我們就可以說:take another one (再拿一個)。所以一堆物品中,每一個都是another one!


所以,正常的情況之下,我家的狗兒只能用前面兩隻腳來玩握手遊戲,當我握完左腳,想請牠換右腳時,我就應該說:The other one!(因為除了那隻腳以外,沒有別隻腳可以挑了)
*當然…如果有狗兒可以握後兩隻腳的話…用字可能就要修改嚕! :-)

Thursday 18 December 2014

[English Skills] 英文小技巧 - 比特與鮑伯們?


很多時候,我們會說“拉哩拉雜”、“哩哩扣扣”這類型的字詞來簡單表達、並且略過其他許多零碎小細節,那英文到底要怎麼說才能有一樣的效果呢?

美式英文中比較常講到的是:Odds and ends,或是英式說法中的:Odds and sods。
這兩個詞都可以用來形容零星小物、瑣碎事物等狀態。

但是,在英式的口語用字裡,還有另一種說法,而且了解它的由來後,更是好記又好用。

Bits and bobs! 好多個比特與好多個鮑伯們!很可愛的詞吧!

其實據說,這個詞的由來是這樣的:
在英國的舊幣制(1971年以前)裡,仍有一種舊錢幣是以3便士(penny)為單位,叫作threepence,當時一個三便士銅幣又口語稱為bit;而1先令則稱為bob。換算如下:
4 threepence bits (三便士銅幣) = 12 pence (便士) = 1 shilling (先令)
20 shillings (先令) = 1 British Pound (英鎊)
也就是說,當時每240個便士 = 1英鎊 (現在則是100便士 = 1 英鎊)

先不論到底是誰發明這種好難計算的進位法…但是,確實常常在買東西找錢後,整個口袋有一堆零錢,不管是3便士幣還是先令都有許多個,一把抓起來一時也數不清有多少個,因此就簡單稱為bits and bobs!

發展到現今的生活上,我們也常常有一些零碎的小事或小雜物一時講不清,就可以稱作bits and bobs。

例如:

A: Do you want to join us tonight? (你今晚要加入我們的活動嗎?)
B: Probably not, I got things to do. (可能不了,我有其他事要做)
A: What kind of things? (要忙什麼?)
B: Just some housework and some bits and bobs. (只是一些家事跟一些零星小事)

知道由來後,是不是覺得更好記了呢?:-)

Friday 12 December 2014

[Personal Branding] 個人品牌 - 禮賓大使教我的事


中國舉辦世博時、台灣花博與其他大型活動時,總有人會因為想要申請活動大使甄選而來問我應該如何練習自己的儀態、走姿等技巧。或者是想考空服人員的學弟妹們來與我討論如何在短時間內在眾人當中讓主考內滿意其表現。

想要練習讓自己走在台上時更有自信、更有氣質
想要讓主考官感覺我是個非常有禮且親和力高的人
想要在面試時得主管的緣
甚至只是單純想提升自己的好人緣

這讓我想起大學時期幸運的通過禮賓大使的甄選,也順利替團隊服務了三年半的生活。這其中的訓練不只簡報技巧、英文訓練、還有台灣較少用到的國標舞練習;事實上,還有很大一部份在學習那些最簡單的事 -- 如何隨時面帶微笑、如何用最圓融的字詞與人溝通以達成雙贏的局面、以及如何走路優雅、舉手投足讓人感受與眾不同的個人氣質…比較實際的生活習慣部份也有,例如餐桌禮儀、上下車與入座禮儀…等。

或許有人會認為,出了社會後,工作表現與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走路漂不漂亮、打扮得不得體、圓不圓融、甚至講話會不會得罪人,都不是那麼的重要了。

不過,試想:
面試時,當與試者的履歷背景差不多的情況之下,一位讓人相處感覺自在、談話得體圓融的與試者,是否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呢?

或者,想想看,當員工自然而然對每個人說話時都面帶微笑,不像機器人般只有在客戶或老闆出現時才立刻變臉微笑,這樣的工作環境與同事,是否更能讓人願意好好努力為公司付出呢?

反過來,購買東西時,店員雖然嘴上說著歡迎光臨、謝謝惠顧時,卻面無表情甚至連頭都沒有抬起來看過顧客一眼時…這些說出口的客套詞,到底帶有多少誠意?

姿態、禮儀、舉手投足這些小事,其實無形中,替我們做了個人形象與品牌的宣傳。這些事不重要嗎?它可能是影響我們在團體中是否得人疼、甚至是競爭中,是否有機會脫穎而出的重要關鍵呢!

通常,這些朋友們來與我討論如何能有機會被甄選時,我都會反問他們:
這些禮賓、美姿美儀的事,對你們來說的意義是什麼?

有的人只想在需要這些能力時,才特地來學習;就如同只在老闆等重要人士面前時,才要強調自己是個好員工那般。
但是,另一種人,其實是把這些儀態、禮賓的技巧,無時無刻的運用,甚至應該說,這些禮賓與美姿美儀的事,早已經是習慣、是不自覺的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中了。

所以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常說請、謝謝、對不起;要多微笑、要對人禮貌…至今,又有多少人把這些確實的養成習慣,自然而然不造作的表現出來呢?

所謂禮賓大使所學的一切,目的不只是在校內迎接外賓時才需要使用。而是讓這些人才被培養出來成為與眾不同的佼佼者,在社會上的各個角落,都能用自己所學的一切,自然而然由內而外的表現並出來、並且影響他人一起往更好的方向走。

我想,只有當我們把這些學習來的待人之道,不用思考、自然無意識的表現時,才能不需言語的讓周圍的人,輕易的感受到我們的親和力比較高、我們的處事更圓融、而且,我們自然不做作。

應該從何練習起才好呢?

初學者我會建議從基本的走姿、坐姿、站姿等每日都有機會能練習到的事務學起。
想加強練習則可再加深項目的難度,例如女孩子可以練習穿低跟鞋的走姿、男孩子亦可練習加上比較商務 / 正式的穿著後的各種姿態。
坐在辦公室時,會建議在桌上放個小鏡子,隨時提醒自己要微笑。相信我,就算只是講電話,帶著笑容講與板著臉講,對方是感受得出來的!

進階一些則可開始練習中西餐桌禮儀。稍微觀察一下,你可能會驚訝原來周遭有這麼多人其實不會正確的拿刀叉或筷子;這些都是需要練習的。
心態上則會建議多往好處想,用正面思考的方式,讓自己在與人溝通時,就算對方再盧再番,都能盡量不動怒而心平氣和的與對方溝通。

高難度的當然就是練習讓自己面對客戶、同事、上司等他人時,不論狀況多棘手,都還是能心平氣和、面帶微笑(當然不是咬牙般的那種假笑…)的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

這些或許聽來都是稀鬆平常的小事,但是,能將這些小事都做到自然不矯情,卻是一大學問呢。

Thursday 4 December 2014

[English Skills] 英文小技巧 - The Royal We, 皇家般的我們?!


圖片來源: The Telegraph

曾經有長輩這樣告訴我在發表言論時,可以試著減少使用的字眼,以減少聽者感受到的主觀刺激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表達意見,但免不了常常說出:我覺得這樣、我想要那樣、我認為如何又如何……這類型的主觀字眼,如果不小心再加上強硬強勢的說話語氣與態度,有時候就可能很容易造成誤解。
所以漸漸有人建議可以改說我們,讓語句稍微和緩,也提高聽眾的參與感。

英文裡確實也有可以把個人想法表達成we的用法,不過,這個說法與中文可是大大不同哦!

如果去查線上字典,可能會查到royal we的中文意思是,其實,我個人覺得現在這個詞已經沒有這麼沈重了。
據說,最開始將這個用字表達成我們的由來,是英國皇室家族的人當時認為皇室所代表的想法與上天一致,所以雖然是國王一人所說,但其代表我與天神之意,因此而開始使用we一詞。
漸漸的,我們也都明白縱使是天皇也不代表偉大的老天爺,於是,現今皇室所說的we,指的單純是我們家族,也就是一人代表全體之意。

所以,在用英文表達意見時,如果你將要表達的想法確實是整個團隊一起討論出來的結果,由你代表發言時,就可以we believe, we think, we would like……這類的句型當開頭。
如果單純只是個人意見,我會建議可能還是以“I”來當主詞會比較不自大。

這樣一來,應該就能感受到中文與英文所表達的我們,有時候代表的意義與動機可不太一樣哦!要小心使用。

或者下次有人以we表達個人意見時,如果對方是夠熟的朋友,我們也可以順口開玩笑的說: Is that a Royal We? 指的就是你在說反話嗎? 你講的只是單純你個人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