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Posts

Saturday 21 March 2015

[Marketing] 行銷筆記 - 三碗豬腳,對不起我不講泰文


我的泰國同學來台灣時,因為好奇台灣的泰國餐廳是否如家鄉般道地,所以特地前往用餐。
如同我們進入許多台灣異國餐廳一般,我們立刻聽到「三碗豬腳」* 這個問候語。而看了菜單後,我同學理所當然的用了泰文點餐,一連串講個不停還露出肯定的眼神,似乎說著:「不錯欸,你們台灣人才真多」…

只見服務生一臉驚慌,好一陣子後才尷尬的比手畫腳,用破爛英文告知,他們沒有人會講泰文。

我同學難掩失望的快速用手指比比菜單點好菜後,跟我說:「他們不是會用泰文打招呼嗎?我以為那表示他們可以用泰文溝通,害我開心了一下……」

我才想起自己在國外時,不管是到日本料理店、法國餐廳、義大利餐廳,只要他們能用該國語言歡迎招呼,必定會有至少一位同事能以該語言與客戶應對。台灣,卻是強迫著每一位服務人員死背外語歡迎詞;目的不是為了提供服務,而只是想營造「外國」的樣子。

不過,一句歡迎詞不只無法讓人有異國感,甚至帶來更大的期待失落。就如同我們花了國中高中總共三年,告訴大家我們有學英文,但遇到外籍人士時,卻只敢揮揮手說goodbye那般尷尬。

我們是不是都常常忘了做每件事的最根本理由?

就像我們在刁鑽發音文法時,忘了學語言的目的是溝通,能聽懂就好。其他都是有餘力後可以再精進的。
就像訓練了一批動作表情應答一致的員工,卻忘了服務的根本是用心而不是機器人的生硬。沒有心的感動,動作再標準一致都會讓人冷感。
當然,如果你的原始動機就是想讓客人知道,別對你的服務有期待,因為講的話只是死背,做的菜也可能只是掛著異國菜名的台灣料理,那這種案例應該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內了。

每件事每個動作,都有其背後的理由跟動機,執行的目的就是滿足這個起始原因;但我們都太常被多餘的裝飾模糊了重點。

那,所以到底用外文迎接、打招呼的目的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讓客戶覺得服務有用心與到位嗎?

所以,說著一句我們自己都不懂而死背的歡迎詞,對於不懂外文的本國人,可能根本毫無作用。但是對於思念家鄉菜的外籍人士,原本的目的是想讓他們感到溫馨。
現在卻變相告知客戶,我其實無法給你如同家鄉般的體驗。這種無法有等值服務的期待,其實更是讓人無望的。倒不如坦然讓客戶知道:「不好意思,我不懂你的語言,但我們很用心,菜單有圖片有簡易英文,我們也很願意認真耐心的陪你比手畫腳」,這種真誠的可愛,我覺得才是最讓人感覺有心的服務。

你的企業是否也提供英文網頁卻無人能用英文與客戶溝通?隔壁的日本料理店是否也在你進入時喊著「以來夏麻say」*,卻一樣無人懂日文?
下次,換個角度重新思考每個動機背後的理由吧!別讓我們忘了那個最單純原始的念頭。


註* : 因為不會講泰文跟日文,只記得大概的發音如果硬是寫成中文字應該是這樣的。要是唸起來無法完全正確,還請見諒。



Chi -  你的個人品牌訓練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