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講台灣話的各位,應該不難理解打火機的台語雖然有人叫「番仔火」,但是有時候它們也會被稱作「賴打」,原來就是英文的「Lighter」音譯而來的。同樣的,蕃茄的台灣話被稱作「拖麻多」,也其實是因為英文原文叫作「Tomato」而來,比較特殊的是因為台灣還有被日本管理過,因此這些字其實有可能是先由英文轉成日文發音之後,才又變化成台灣話。
英文的發展過程當中,也有不少字其實是因為週邊幾個鄰近國家的語言發展進化而來的,有一些我們生活上常用,但是真的知道它們的原意嗎?
1. Bon Appetit - 源自法文
appetit 是英文的 appetite,指的是胃口、食慾的意思。而法文的 bon 則是指「良好的」的意思。或許是因為法文美食世界聞名,所以這個在開動前祝福對方有美好食慾 / 開心享受食物的用詞,漸漸的也在英文中被廣為使用。
如果不想要刻意的使用英文以外的語言,也可以用「Enjoy your meal」來替代喲!
2. Bon Voyage - 源自法文
如同前一個 bon appetit 那般,bon voyage 也是從法文延用而來,所以 bon 一樣是美好之意。而 voyage 則是指旅程,整個詞的意思就是在祝福「有個美好的旅程」的意思。
那麼,想要用英文表達同樣意思的話呢?那就是「Have a nice trip」就可以了!
3. RSVP - 源自法文
這個字通常會在喜帖、各式活動的邀請函上見到,但是大家都知道它的原文是什麼嗎?
同樣是從法文發展而來的 RSVP,整句的原文蠻長的 -
répondez, s'il vous plaît;但是請別被長長的一句外文嚇倒了喲!它其實就是指「Respond, please - 請回覆」。用在重要場合的邀請函上的話,也可以寫成「敬請賜覆」這般,受邀的人們就會有倍受尊重的感覺了。
4. Etc - 古拉丁文
這可不是我們以前的高速公路收費系統的那個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哦!
許多人在書寫英文的時候會在列舉「…等等」時,用「…etc」作表達,但是不只許多人完全不記得這個字應該如何發音*,而且可能連原文都拼不太出來。
它是發源自拉丁文的寫法 et ceterus 後再慢慢演變成 et cetera,現在的人雖然幾乎不會再把原文完整的寫出了,但是知道一下由來更能記得發音喲!
這個字在使用上已等同為英文了,不過如果真的想要用別的句子來表示的話,也可以在列舉的句子最後寫下「… and other similar things (以及其他類似的等等)」。
*小插曲:畢業後第一次面試的時候,看到接下來面試要考唸英文文章,範例裡就有 etc 這個字,讓我緊張到趕快與旁邊其他應試者一起討論那個字到底要怎麼唸。雖然之後那場面試我並沒有考過,但是對這個字卻從此牢記在心啊。
5. Et al. - 古拉丁文
這個字比較會在書寫時遇到,尤其最常見於期刊論文、書本作者名單上的情況,原文是「Et alia」,指的是英文的「and others (以及其他人/物)」。要小心的是,雖然原文是指 others (其他的),但是在用法上,它比較常會被用來指人。
*同場加映:同樣是 alia 的用法,還有另一個相對少見的用法是 「Inter alia」,指的則是「among others (指特定群體中除了被提及的項目以外類似的其他物件)」,有時也可以簡單的被理解為「還有」的意思。
6. N.B. - 古拉丁文
筆記型電腦剛上市時,因為輕薄如同一本帶著走的筆記本,所以它們因此被稱作「Notebook」,而許多人也因此直接簡稱它為NB。不過!在英文的使用上,如果是在紀錄筆記等事項前面寫上 NB 的話,它代表的其實是拉丁文裡的 「Nota bene」指的是「特別注意」的意思。在英文的使用上可以表達為「very important (很重要)」或者是「note well (仔細注意)」來作替換。
7. Bento - 日文
最後的介紹的這個是近年才發展出來的新字,與我們台灣的生活用語也比較相近,所以更容易記得。這是日文的「弁当」的意思,發音也與我們台灣話的便當相似;通常指的是日式的外帶便當 (lunch box)。不過這個字眼因為是比較新興的字,有時候可能有些歐美人士會因為還沒有跟上潮流而聽不懂喲。
還記得以前求學過程中有講到的「語言是活的」嗎?從這些歷年發展而來的新舊字中,相信就能感受出來英文與中文都是活的語言,今天我們的常用字,也有可能在未來被其他的新字所取代呢!
Chi。季 - 你的個人品牌訓練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