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經驗裡,經常會聽到這幾種類型的溝通內容:
主管發出全英文的電子郵件給整個公司大大小小的員工 - 然後得到員工回覆:「請問有中文版本嗎?我們不太確定內容的意思。」
或者是對不需要第一線面對客戶的內勤人員說著:「你們要知道怎麼跟客戶溝通,展現你們的價值。」
也有聽過A專案的同事對著B專案的人員用對方不理解的縮寫或術語描述最近工作有多辛苦。換來的當然是一陣安靜以對的無言。
不論是書面、電子郵件、電話、或者是面對面的溝通,我們是否曾經思考過:「你的聽眾是誰?」如果沒有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這些對話就很容易成為無效言論,聽者將會左耳進右耳出。
再深一步的探討,那些沒有先判斷自己聽眾對象的人,是否也很常忘記要站在對方立場理解他們呢?
在提供給學生簡報技巧的訓練時,我都會提出以下的問題:
1. 你要報告的對象是誰?
2. 他們對你的產業/產品/業務是否熟悉?
3. 聽眾需要從你的簡報當中理解些什麼?
對於一般大眾,我們就需要預設聽者不會全都是你這個圈子裡的專家 - 對於公司內部新進人員的教育訓練也應該歸為此類,就是因為他們是外行人,所以才需要教育訓練。
對於公司同仁、上司、或者業界專家,如果只用粗淺的概述,恐怕就容易被認為不夠深度而被前輩打臉。
聽眾對於簡報內容的熟悉度,則影響著你所使用的語言;對外行人要用淺顯易懂的說辭、而對同業人員則可以適度的使用專業術語或縮寫 (但小心別過度而顯得賣弄!)
或者例如文章開頭所舉的,也是另一種對溝通內容拿捏的例子 - 對於一家台灣本土公司 (員工內有外籍人士則不在此例範圍內),員工都是懂中文的人,而且不是所有員工的英文程度都有到達這種溝通等級。如果老闆或主管硬是為了自己方便而寫了全英文的通知信 (尤其是一些公司條例變動的公告或新的電腦設定教學等主題),就更容易讓聽眾或讀者一頭霧水,完全達不到溝通效益 - 更不用說,有些人本身的英文還是錯誤百出的!
聽取簡報的目的百百種,有時候是為了理解產品、有時候是為了暸解市場或者是分析產業現況等等,這些都影響著我們在設計簡報時的深度。例如對於採購人員,我們可能就不需要從整個產品後面的研發設計、構造原理下去解釋;相反的,對於工程人員,我們也通常不需要去告知產品價格多優惠等等的。
依照需求去設計整個簡報,才能達到溝通的最高效益。在銷售上,這樣的溝通才能讓客戶感受賣方的將心比心與誠意;在團隊內部的溝通,先思考過這些問題,才能讓雙方的對話有正面效果。不論你的對象是誰,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溝通,才能為彼此創造雙贏。
Chi。季 - 你的個人品牌訓練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