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過潤飾刊登於2017年09月26日自由時報D8版副刊<<老闆看過來>>特輯
台灣正經歷經濟起飛的那幾十年裡,許多企業喜歡請員工介紹親友好友進同一家公司一起工作,有些還有介紹費可以賺點小零用金。這樣的做法,目的是因為企業對在職的員工有一定的信任度,也願意相信物以類聚的道理而相信員工推薦的人選也是值得投資的人才。
不過,當企業的規模到達一定程度之後,有時候反而會開始減少這樣的作法,一方面是為了避免一直使用同一種類似與思考模式的人才、另一方面則是要避免關係太過親近的管理者會私下有利益勾結等對企業不利的行為。
只是,在無法從熟識的員工之中先行了解的話,在面試新人的時候,到底應該從何判斷眼前的求職者是否真的如同履歷上所寫的呢?
以前在面試員工時,就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求職者除了利用人力銀行的求職系統主動投遞履歷之外,也很有禮貌的把履歷用電子郵件再寄給我一次。沒想到兩份履歷一打開,竟然發現內容寫的工作經歷對照不起來!不只待過的前幾家公司有所出入,就連任職的時間點也對照不上,這讓我十分困擾。
相信各位管理者在面試時,一定也會擔心求職者的履歷不真實或誇大吧!大部份時候,最快的驗證方式分成兩種:一是直接了當、仔細地在面試時了解清楚細節,從求職者的反應與回答,可以稍微幫助我們判斷。另外一種方式,則是請求職者提供推薦人的聯絡方式作為驗證,也就是在國外求職時常會出現的 Reference Check (中文譯為「資歷查核」或「背景調查」) - 雖然有心的求職者也可能先與對方套好說辭,但是畢竟這樣的精心策劃機會較少、況且,仔細與推薦人深聊的話,依舊有機會找出破綻的!更高階的職缺,甚至也會有高層認真的從社群媒體、同業的朋友之間去從旁了解求職者的背景與條件呢!
還在擔心找不到好人才嗎?好好利用這些小技巧才能幫助企業找到更合適的員工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