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過潤飾刊登於2017年08月23日自由時報D6版副刊<<上班族甘巴茶>>特輯
有次走在路上,身旁有幾位某公司的員工正在閒聊,恰巧聽見其中一人說著:「唉,那個某某某真的是一升官就什麼都不同了,深深覺得人啊,實在是不能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了。」
人生的過程當中,我們的身份就不一直不斷的在切換,有時候我們是孩子、有時候是父母、或者同學、老師…等等各種不同的角色。職場上也是一樣,或許是擔任基層小職員、業務、助理、採購、或者是主管或老闆。我們總是清楚知道在哪些人面前應該要有怎麼樣的表現,生活中,對A朋友所說的話,或許不會對B同事說;工作上也一樣,擔任不同的角色,我們的表現也會因此而有深淺不同的層次。所以人不應該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嗎?
其實,換了位子更應該要換腦袋
待過基層員工、也擔任過管理職的經驗告訴我,每到了一個不同的位階,腦袋都要隨之更換。許多以前在基層看不見的層面,換了位子、換了視角,可能讓一切看得更廣、更清楚,此時,作出的決策自然也就與原先不同了。不當主管時,許多與自己職務不相干的小事,都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自己份內的事做好就好;但是當上了主管,負責的事務變多了,需要注意的眉角也更需細緻,很自然的會發現許多自己當時覺得無所謂的小事,此時都很有所謂了。
有遠見的人,更可以練習不換位子仍換腦袋
如果能在原本的崗位上,練習著讓自己站在不同位階的角度來看事情,很多時候就更能設身處地替人著想。例如行銷人員試著想像自己是業務銷售人員時,就更能清楚知道自己所準備出來的素材,是否真的能讓業務單位的人拿來當作販售時的利器、例如研發人員在開發時能想像自己是使用者,就更能清楚知道現在的開發方向是否真的是在為消費者解決使用上的困境,而不是為了開發而開發…。
不能換的,是待人處事的原則
然而,不論換到什麼角色,不應該換的,只有基礎的原則 - 也就是誠信、尊重、以及堅守道德的原則。當同事或下屬感覺到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的厭惡感時,許多時候是因為對方原本懂得尊重他人意見,現在卻因為升官而看不起人了;或者是原本會為不正義的事挺身而出的發聲,卻在換了角色之後,為了守護自己利益而默不作聲了。
不論我們現在扮演什麼樣的生活角色,適時的用不同的腦袋思考,或許能讓自己用另一種不同的眼光與想法來理解事物;但是不變的,應該是我們那顆真實感受生活熱情與純粹的心,才能維持做人最基本、也最寶貴的那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