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Posts
-
"Would you please take a hard copy of this document and bring it back to me? Thanks!" 在倫敦工作的時候,主管拿著一份文件這樣跟我說;我其實有聽懂她希望我把文件拿去影印...
-
當需要在告知他人 “ 我這幾天會跟對方聯絡 ” 、 “ 這幾天會打電話給他 ” 這一類的用字時,習慣講中文的我們,常常會在英文的句子裡寫下: “I will contact them these days” , “I will give him a call these da...
Thursday, 27 August 2015
[Business Tips] 管理撇步 - 你的專業是真的專業嗎?
以前在都會報寫過一篇專欄,裡面提到了:「專業,就是在自己所站的角色上,問心無愧、不違背自我原則與道德之下,提供能讓你客戶滿意的服務或產品。別忘了,在行銷的定義上,就算是內勤人員,每一個你每天面對到的上司下屬,都算是你的客戶,因為你的工作就是讓他們滿意,你才能拿得到酬勞。」
去年年底的時候,我也同樣在經理人雜誌上看到了另一篇強調類似想法的文章,叫做:「專業,就是用對方聽得懂的話,去告訴他不懂的事情」,內容用實例讓大家感受那種所謂「專業」人員所以講出口的話,讓消費者聽都聽不懂,最後造成反效果的情境。
事實上,在我的看法,那個真的不叫專業;那個叫「假掰」(也就是俗稱的“假會+台語粗話裡說的 x 掰”。
不只文中提到的案例,我們的生活中一定也常常出現這種類型的人,例如客戶明明講中文,電子郵件也寫中文,但就有業務會硬要在回信時寫了通篇的英文,而且還錯字連篇;最後可能客戶打通電話給業務的上司說:「不好意思,你們的英文講得讓我們看不太懂,可能還是下次再合作好了」。
也有人在簡報時總是會說:「你們這樣一直 delay 事情好嗎?我們 manager 的 schedule 很 tight 耶,時間沒辦法 confirm 的話,我們怎麼 cooperate」。(尤其最近網路上火紅的「一句話惹怒 xxx」活動,就有針對這種類型的人而設立的討論串!)
經理人們,不要再以為把員工訓練成外語超強、專業知識深厚是唯一的教育與徵才條件了。
這些技能都是可以靠時間與經驗培養出來的;但是口條與用心,可能才是更需要第一時間讓員工先學會的事情。
因為再專業的人,如果無法用心與客戶溝通,不只沒有辦法達到效益,甚至會造成更大的反效果。就如同英文檢定拿滿分的人,如果無法開口與人對談,那學得再好的外語,都是無效的。
經理人雜誌中的文章,點出了店家實際與客戶溝通時很大的一個盲點;而這點也呼應了當時我在部落格中提到的:「專業,就是提供能讓你客戶滿意的服務或產品。」,無法有效的與客戶溝通,就不可能提供讓客戶滿意的服務或產品,更不可能讓業績上升 (有時候甚至會下滑,甚至傷害品牌形象!)。
你的專業是所謂假掰的專業嗎?還是真正的,踏實的專業呢?
哦,或者我應該這樣問:「你think你有professional嗎?」…
Friday, 21 August 2015
[English Skills] 英文小技巧 - 撿誰的腦子呢?
以前唸書的時候,常常有那種明明也不是太熟的學弟妹,會突然冒出來說:「學姊,我最近修了xxx的課,聽說妳以前也上過他的課,可不可以跟妳借筆記來參考一下呢?」。或者是:「學姊,聽說這個老師每年出的期末報告題目都一樣,妳可以拿你們去年寫的報告讓我們參考嗎?」
就算是同學之間也會出現:「下禮拜的報告,妳都寫完了哦?那可以直接教我寫嗎?我動都還沒動耶~」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舉手之勞的順便,但是,漸漸的,這些人可能開始變本加厲;不只是有問題想要問我們,許多時候,甚至連自己都還沒有先作過功課,就想要直接請人幫忙。
我也遇過那種明明手上正在用電腦的同事,特地轉頭只為了問我一個單字怎麼拼 (而且不是因為想找藉口接近我喲!哈哈)。你身邊也有許多伸手牌嗎?
大部份的人,我想都是十分願意分享或傳授經驗的;只是,面對到伸手牌型的人總是讓人很無言,因為他們可能連最基本的功課都沒有自己先做。例如,順手查個字典應該不難吧?例如,上網先了解專有名詞的定義也不難吧?或者是,先自己讀過之後,再請人指導那些不懂的點,這應該都不是在強人所難才對。
所以呢,遇上這類型的人,英文就有一個片語可以形容這種伸手牌:Pick somebody's brain (撿某人的腦袋瓜)。中間的somebody當然就可以自由變換成my, your, his, her, our…等詞或名字嚕。
其實這個片語也是能夠使用在正面的情境,例如:
I know I am picking your brain, but thank you so much for sharing your knowledge with me.
(我知道我是在趁機跟你挖資訊,但是還是很謝謝你願意分享你的知識)
通常這樣使用的時候是表示對方不介意免費(或以極低的代價)提供他們的知識或專業,這時候我們就能用這個詞來稍微表示我們其實是很願意尊重專業,但真心的感謝他們不計代價的協助之類的。
不過,還是需要小心的是,這個片語難免就有詢問的人有點佔人便宜的感覺,所以,如果是別人用這個詞來形容自己的話,小心是對方認為我們在當伸手牌喲!畢竟尊重專業是很重要的,總不能好朋友是律師,我們就連訴狀都要他們免費幫忙寫吧;或者是,學長姊可能也是自己一人獨力完成作業的,到底憑什麼我們可以要求他們免費贊助幫忙呢?
下次想要偷偷批評伸手牌朋友的話,可以說:「I think he is picking my brain! (我覺得他當伸手牌!)」
或者也可以用開玩笑的口氣直接說:「Stop picking my brain. (不要趁機佔我便宜喲。」
Monday, 17 August 2015
[Internal Marketing] 內部行銷 - 工作玩樂與個人價值
許多的學者、企業都在探討並開發各式各樣的機器人,來取代現有的一些制式化工作。例如電腦客服、例如搬運、運送、或簡單的機器操作;甚至已經在開發介紹導覽的機器人了。
你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嗎?
最近幾次與朋友或客戶聊起未來的工作形式,有些想法很值得探討;尤其是關於個人價值、時間與空間上的變化。
於是我找了些資料,發現這個投影片資料蠻能表達幾個目前大多數探討的重點;雖然這是一本書的宣傳介紹,不過,它提出了一個未來比較重要的趨勢 - 工作與個人生活上,時間空間的轉變。
未來在機器人的發展之下,或許我們現階段都還沒有能感受到威脅,但是在可以預期的未來,漸漸的會有這些機器慢慢取代了我們的工作內容;目的當然是讓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讓勞工能把自我的價值,發揮到更值得發展的地方。但是,我們有先檢視過自己的個人價值嗎?你的工作是一成不變不需要思考的嗎?未來,工作環境可能是家裡、可能是公車上;工作時間不一定是朝九晚五,而是有工作就需處理…個人與職場的時間、空間都相對更加模糊之後,你還有值得被資方珍惜的條件嗎?
機器人能做例行公事,但終究需要有人來操作;我個人因此認為,有「心」,就會無可取代。想想看我們自己在工作上的角色,是否,還有在用心?是否,還有真心的與人溝通或共事?還是只是無意識的看到文件,不用判斷就簽核?接到電話就下意識的講出了公司的問侯語?沒有帶著「心的溫度」,表示這些角色都可能是未來機器人可以取代的!它們更能夠無時無刻、不分場合的做好它們被設定該做的事;那麼,你的價值在哪裡?
未來不只工作形態在改變,就連升遷的方式,都不再侷限於由下至上了;年資,將不再是唯一的升遷考量,反之,有能力、有價值的員工,將能夠不斷的平行升遷、或跳槽升遷。那麼,反過來看,資方又能夠如何讓員工願意為他們在職場上「用心」呢?
隨著行動裝置的發展,我們走路都能處理公事、在車上也能開跨國會議,但是,不值得員工用心的公司與角色…誰願意這麼努力為公司賣命呢?
事實上,不只勞工對於工作上的自我價值需要重新檢視;資方更應該讓自己的企業升級,嚴格的確認自己是否提供給員工合適的發揮環境。例如:為了激發員工的創造力,有公司願意投資在辦公室內架設溜滑梯或其他的玩樂設施,因為他們相信在玩樂中,可以激盪出最活潑的新創意。也有公司完全信任員工,不需打卡上下班,也不在乎員工是否想進辦公室,他們認為,員工會自己尋找最適合工作的環境做事,只要能讓底下的人身心自在,必能全心全意的專注於工作 - 甚至更自動自發的想求好表現。
工作環境不再侷限於以往的辦公室,只要能自在,就算打赤腳、盤腿、席地而坐…都能讓人開心工作。當資方能給員工無後顧之憂的工作自由,帶著輕快、玩樂般的心態,就更能夠激發員工源源不絕的新想法。
值得慶幸的是,台灣這幾年在B2C的展業中,漸漸開始懂得這懂玩樂、互動的作用力;所以開始有企業會與消費者在活動當中讓顧客開始參與開發、銷售,增加參與度更能提升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認知與忠誠度。
在企業不斷尋求「永續」之道時,其實就更應該把與消費者的互動性,延伸至雇主與員工之間。讓員工更有權力參與表達意見只是其中的一環;若是再能讓員工有機會發揮創意、或者是在工作上設立一些無傷大雅的有趣活動,更能讓員工在玩樂中成長,進而更想盡心盡力的為公司付出。不只我們在新聞上看過許多這種類型的案例,像是員工把出國渡假的老闆整個辦公室包成紅色求好運的小惡作劇、或者是為了替新進員工加油打氣,公司偷偷在終於滿一年的員工桌上放上小蛋糕跟氣球以示鼓勵…等等,都是讓員工感受雇主用心的小撇步。也有企業開發出「集點」的專案小遊戲,員工所提的開發想法,依據專案的完整度與採用程度不同,可以累績不同的點數,達到某個等級時,可升級為公司該季度的MVP (Most Valuable Player,最有價值參與者);或者連續幾次成為MVP後,將有機會升遷之類的…。
你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嗎?你的個人價值是什麼呢?
資方又做了什麼來留住員工、激發員工的價值呢?
讓工作也能玩樂,用最自在無憂的心,來發揮自己的長處;這可以不是夢想。
雇主或許轉型得慢,但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加高自己的價值,才有爭取好待遇的籌碼。
Thursday, 6 August 2015
[English Skills] 英文小技巧 - 餅乾都不餅乾了II
繼上次聊到「Biscuits v.s. Cookies」的差異後,其實薯條與洋芋片在英式與美式英文中,也有不一樣的說法哦!
一般我們唸書時第一次學到的薯條,基本上就是速食店裡的那種薯條,被稱作 French Fries (如圖1)。後來因為從美國而來的速食餐廳太過風行了,它們也因此被發揚光大傳播到世界各地,所以之後它們也可以直接稱為 American Fries (美式薯條)。
圖1:American Fries / French Fries |
不過,一樣是薯條,在英國,它們的名字就又不同了。
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英國一直都是比較流行手切的那種粗薯條,跟一般國際連鎖速食店所賣的細薯條不太一樣;稍微較不酥脆,但比較紮實有感。所以在英國以及歐洲或英屬國家裡,粗一點的手切薯條會被叫作 chips (如圖2);但在現代英文裡,不管是粗的細的,其實講 fries 都一樣聽的懂,不用擔心太多。
圖2:Chips / Fries |
比較讓人容易困惑的是洋芋片,一般美式英文的洋芋片是直接叫作 chips;所以在美國,fries 與 chips 不容易有人搞混。但是對英國人,想要買洋芋片講 chips,他們會拿厚切薯條給你喲!因為在英式用字裡,洋芋片叫作 Crisps (如圖3)。我們推測可能是因為雖然 chip 與 crisp 都有脆與碎的語感,但在口語上,crisp 的語感又相對稍微碎小一些;也就是當我們吃洋芋片時,比較容易因為它們的酥脆而掉了滿地的碎屑;所以薯條與洋芋片,當然是洋芋片更需要這種帶有酥脆的口感的字眼。
圖3:Crisps / Potato Chips |
當然,為了避免溝通不良,現在大部份要講洋芋片時,除了講 crisps,也有人會講 Potato Chips (洋芋脆片) 來減少溝通上的誤解。
既然上次與這次都提到了各式的甜餅與薯條,這次還要加碼順便提到鹹餅乾的說法!
大部份的cookies 與 biscuits 都通指甜餅或是較有厚度,可以直接吃的零食;但還有另外一個字 - Crackers (如圖4),這個字也是餅乾的意思,但口語上比較稱薄片型的、可以用來搭配起士、牛奶、湯的鹹餅,主要是因為 crack 這個字有爆裂的意思,所以 crackers 就用來形容比較薄脆的餅乾。當然,現在食材創新發展之下,也有用米作出來的餅乾,這時候,就加個米 (Rice) 在餅乾的前面,變成 Rice Crackers (如圖5) 就可以嚕!
圖4:Crackers |
圖5:Rice Crackers / Rice Cakes |
但是別擔心,畢竟美式英文一直都是國際上的大宗 (雖然英國人常常不以為然…),所以,真的記不清楚的話,記得餅乾類就用 cookies 來代替;然後薯條就用 fries;以及洋芋片就以 potato chips 來表達,這樣原則上是不太容易出錯的。
還是一樣給大家一個簡單的對照表,以後不管是聽英式還是美式英文,什麼餅乾不餅乾,都一樣難不倒你的!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