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Posts

Tuesday, 29 March 2016

[Marketing] 行銷筆記 - 佛要金裝


所謂「佛要金裝,人要衣裝」,可以想見外在包裝的重要性;以前我們討論過關於把人才培養成公司的「活廣告」,這是人才包裝的一種,那麼產品呢?

以前上品牌行銷課程的時候,教授問了大家這樣一個問題:「你們都怎麼挑洗髮精的呢?」
全班20位同學一個一個這樣的回答:
「我挑品牌!品牌代表品質。」
「我挑價格!便宜才是王道。」
「我都打開偷聞氣味…因為我覺得讓頭髮聞起來很香很重要…(全場一陣大笑!)。」
「我看包裝設計順眼就拿了,沒有什麼原因。」

然後教授又說了:「那麼,你們為什麼需要買洗髮精呢?」
「當然是要把頭髮洗乾淨啊!」同學們立刻回答。

「那麼,為什麼沒有人考慮你買的東西洗不洗得乾淨呢?」

全場一陣安靜。
我們為什麼都忘記想起這件最基本的事呢?


是的,成熟度高的產品,在競爭上就幾乎不再是以基本的訴求為銷售重點了,因為這些核心功能大概已經成為使用者/消費者在購買時的基本條件。取而代之的,就會是其他的附加價值來決定最後的選擇重點。*

那麼哪些會是產品的附加價值呢?這就是行銷的漂亮之處了。
附加價值,是我們可以決定並賦予產品的副產品,這包含各式各樣的方式:口碑、品牌形象、價格、氣味、口感、色彩、聲音、命名…所有你想的到與產品有關的項目都可以創造出一定的附加價值,端看操作者想要如何去塑造這些元素了。

你的產品有適合的包裝設計嗎?
這其中不只包含包裝方式 (數量、包裝材質…),還有品牌形象設計 (Logo、色系…)、外型、標語、廣告 (平面或動態…)、評價、報導…許多許多的因素都默默的在影響著我們產品的銷售成果。

新興的產品為了搶下市佔率,通常會對這一塊特別小心注意,以消費性產品來說,其實就有許多讓人耳目一新的包裝設計,讓產品不只有用,而且也充滿樂趣。
例如 Bomb01 替大家集合起來的這些產品設計,讓人看了心情也跟著好了起來呢!


不過,有些老品牌的產品因為已經佔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與市佔率,在維持傳統、復古感與創新之間,就變得十分難以取捨。

這時候倒是可以往以下幾個方向去思考,並進而選擇適當的操作方式:
1. 銷售量是否有在下降?
2. 銷售量下降的原因:是由於產品不再被需要、或者是被競爭對手的產品搶走市場?
3. 進一步分析自身產品與競爭產品的異同處 (這時候行銷 4P 就能派上用場嚕!)
4. 如果與競爭者的產品並無產品功能、價格、銷售管道與廣告宣傳上的大差異,那麼可能就需要想想我們的產品是不是慢慢的失去包裝的光采了。

當然,每個產品都有其週期,銷售的成果也不會是單一因素影響。只是包裝如果是可以提升效果的一種方式,那麼,選擇創新或者未來我們會再提到的「品牌重生」技巧或許會是一種不錯的新選項。


* 關於產品發循環圖,可以參考下圖
Five Product Levels Model

Wednesday, 23 March 2016

[English Skills] 英文小技巧 - 咦?土司跟土司麵包不一樣嗎?


「I would love to have some toast for breakfast, but the nearest breakfast shop is quite far away, I am lazy.」(我好想要去早餐店買個土司來吃,可是就算是最近的早餐店都有點遠,我懶惰。)
「Oh, that is easy, we can buy it from the 7-eleven nearby!」(很簡單!旁邊的小七就能買了啊!)
「They make toast too?!」(小七有賣那種東西?!)
(((((walked to 7-eleven, and showing my friend the "toast"))))) (((((走路去小七,驕傲的展示了所謂的“土司”
「Look, they have toast!」(看吧!就說他們有賣!)
「Well...that is a toast bread...not a toast」(ㄟ…這個…這是土司麵包…不是土司啊!)

上面這種對話,是真真實實發生過在我身上的…我國中時就知道 toast 這個字是土司,也知道 bread 這個字叫麵包,可是我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會在這兩個字的使用上有被糾正的一天 (大大打擊了我的自信心啊!)。

當時一陣雞同鴨講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麵包與土司在英文裡面,其實有太多太多不同的種類了,一樣是四四方方的”土司”,主要可以先簡單的分成:
Toast Bread and Toast

Toast bread (土司麵包) - 用來作「烤土司」的麵包
Sandwich bread (三明治麵包) - 用來作「三明治」的麵包**


*其他現代生活中又創新出來的一堆類型,我們就不贅述了,今天的目地是要先作個簡易的分類喲!

**據說,三明治用的麵包比較薄 (大概是為了夾很多層後不會太難入口)。不過實際的分類或許各家店還是會有些許不同。



所以,這樣一點,應該就可以不難理解當初我為何會這樣鬧烏龍了吧?
原來,我一直以為土司 = 土司麵包。在英文裡面,單講 toast 時,指的是經過烤 (或煎等熱過的處理方式) 這種步驟的食物,只要是冷冷的、未處理過的,它們基本上都還是麵包而已。

還有還有,記得土司麵包的單位詞,是 Loaf (一條),複數是 Loaves 喲!

其他小知識 (參考圖片在文章的最後面,不要錯過嚕!):
麵包還有許多不同的分類,簡單介紹幾種比較常見的,以後才不會像我一樣鬧笑話哦!
1. Bagel (貝果)
2. Focaccia (佛卡夏) - 義大利麵包,內容物常有一些香料與鹽等材料作調味,所以常用來做比蕯餅皮、或配餐的麵包。
3. English Muffin (英式鬆餅) - 英式鬆餅是我們在某速食店買到的滿x堡那種麵包喲!(另外還有馬芬跟鬆餅這些不同類型卻又容易搞混的詞,我們可以下次再聊。)
4. Naan (印度麵包) - 這在印度餐廳非常常見。
5. Soda Bread (蘇打麵包) - 是愛爾蘭的麵包,因為是用蘇打粉而非一般的酵母來製作而得名。
6. Tortilla (墨西哥玉米餅) - 墨西哥餐廳常見的餅,不過,要小心的是,在西班牙的 tortilla,通常在英文裡要講 Spanish Omelette,指的則是一種完全不同的西班牙蛋餅 (用馬鈴薯與蛋製作而成的)
7. 餐廳常見的Panini (帕尼尼) - 這其實不是指單一種類的麵包哦!使用上需要小心。
Sandwich (三明治)這個詞是通指兩片(或以上)的麵包夾料而成的點心,但是義大利三明治則叫做Panino (帕尼諾,複數就是大家常見的 Panini!),作法與三明治大同小異,唯一比較明顯的差異就是,帕尼尼使用的當然就是義大利麵包嚕~為了方便夾料,大多是選用比較軟的長條型麵包。(如下圖)
不同麵包作成的Panini

同場加映:除了麵包分類,材料使用上也大有學問呢!
一般的白土司就直接叫作 White Bread,但是其他的呢?

Wholegrain 全麥
Millet 小米
Rye 黑麥
Wheat germ 小麥胚芽

在國外也能自己上超市採買而不怕買錯了!食物的世界是不是充滿樂趣(問號)呢?
以後還有許多與食材有關的生活英文要與大家分享喲!

常見的麵包種類

Tuesday, 15 March 2016

[Internal Marketing] 內部行銷 - 人才投資術


上一次我們談論到了關於如何更進一步了解自己、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心喜歡現在所處的環境、以及應該從哪些方向來訓練自己成為更有能力的菁英。這一次,我們也要反過來聊聊,當你是資方(或者是主管)的時候,能夠從哪些方向來投資有潛力的人才呢?

* 工作的奴性與前進的動力(上)
* 工作的奴性與前進的動力(下)

在我們晉升管理角色之前,是否常常聽見周邊的同事(或者自己也常這樣)抱怨著老闆/主管:
「什麼都沒教就要我們會,怎麼可能!」
「一直叫我有問題就要問,但是我什麼都不懂的時候,還真的連問都不知如何問起啊!」
「我主管根本就不會帶人,什麼都自己搶著做,下面的人是要怎麼有機會發揮啊!」
「業務不見得會懂行銷,為什麼要一直叫業務的人來兼職做行銷?」
再寫下去,這些抱怨大概可以填滿我這篇部落格的篇幅了…

有機會被拉拔成為主管之後的我們,是不是忘了自己當初多常抱怨上層呢?
有沒有什麼方式,能讓雙方更加進步,替公司爭取更好的成績呢?

以前我最常聽主管說:「公司請你來不是來讓你上課的,無法等你慢慢學好再開始做。」
我認為,這句話對也不對。許多基本的工作態度、對於一般文書等資料的處理,真的是自己就應該有既定基礎。我印象很深刻,以前公司聘過一位助理,在面試時說她英文能力與電腦操作能力都屬尚可。進公司後教她用公司電腦備份資料時,其中一個步驟我說:「然後妳按 Esc 跳出」,結果她很慌張的開始一個一個鍵打著E、S、C…。如果基本的溝通語言無法在同一個等級,有時候還真的是很難帶人啊!總不能我說:「來,打開一個Word檔」,然後對方開始在電腦上輸入W、O、R、D吧…。

但是,隔行如隔山,每一家公司有自己的作業程序、企業文化、以及不同的做事方法。對於公司產品、制度、系統操作等事務,我就不認為主管能講出「聘你來不是讓你來上課的!」這種話。至少,想想大家最終的共同目標 - 「讓公司更好」的前提之下,就算需要花時間教導對方,也該心甘情願的提供應有基本教育訓練。

那麼,在我們有能力主導下屬的教育流程時,除了剛進公司時的基本介紹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方式能長期的培養人才呢?

1. 內部課程
許多公司內部都有不同的產品線,藉由彼此之間的產品發表會議來訓練員工增加對產品的熟悉度、以及讓其他非本部門的人更了解公司其他團隊的業務。這樣的訓練方式不只是讓上台的人更了解自己負責的產品,更能藉此拉近同事之間的感情;還能讓大家更清楚知道公司有哪些業務,加強整個團體的向心力。試想,如果你在公司待了1年以上,卻完全不知道另外其他業務部的同事都在賣些什麼,這種感覺很難讓你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有強烈的認同感吧?

每當有新人進來,就讓他們花點時間學習產品資訊,然後找機會分享給其他同事,訓練自己也同時維持情感。
這樣的課程不只包含產品,就連內勤同事的工作流程、職務內容等介紹都能拿出來分享。內容或許相對簡單,卻也同時能訓練每一位同仁的簡報技巧。

2. 外部課程
據我所知,台灣許多的中小企業主管們,幾乎都只是靠著年資升遷,卻鮮少人真正上過管理等相關課程。主管不只要能有一定的專業經驗,帶人還得要帶心,如果公司沒有提供相關課程讓他們去學習與成長,要如何無師自通的把下屬帶好?更別說希望團隊能有向心力了。

國外很多主管階級的人才是到的需要時才再次回到校園去進修,就是因為知道自己會需要這樣的能力。台灣流行唸書要一股作氣,但是,即使不拿完整的學歷,其實坊間也有許多短期的課程能讓主管(甚至是老闆)們去學習進修。不是當了老闆、當了總經理就突然樣樣都會了,人總是有些強項與弱項,不斷的學習才是進步的關鍵。

* 參考資訊:
救國團:通常提供比較基礎入門型的語言、管理、溝通、口才訓練等課程
外貿協會:外語與外銷相關的應用經驗分享與課程
PMP認証:資策會與許多顧問公司都有提供 PMP (國際專案管理師)的認証課程與考試
各國的文化協會:例如BCCT (英國在台文化協會)等也會有許多各式各樣的社交活動或課程
台灣教育網:集結各種勞工相關的訓練課程
想要網路上課也可以找找:台灣全民學習平台

3. 開放實習
近年來,台灣慢慢有企業願意開放實習機會、或者實施一些產學合作方案,讓年輕學子有機會在求學過程就到各大企業去了解業界生態。只是,也有許多公司只是變相的把這些年輕人當作免費的工讀生般使喚。他們說:「沒辦法啊!業界都鼓勵要這樣做,可是進來的小孩子們什麼都不懂,是能做什麼事?」

我說,就是不懂才會需要有這種方案來學習了解。如果不放手給他們機會真正深入去參與會議、聽聽看決策者們的討論方式與角度,再實習個一百次也只會是個打雜的。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新進的基層員工,許多時候,是要在上位者願意放手,孩子們才會有機會成長的。

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去,不能因為他們現在不懂,我們就什麼都扛下來自己做,然後再反過來怪他們什麼都不會。這種惡性循環不只無法讓企業升級進步,反而會不進則退;當有新興競爭者願意以開放的態度、共生的角度對待員工,他們就會不斷不斷的繼續往前進直到把其他老舊對方拋在腦後。


身為主管階級的你們,有沒有努力讓自己成長呢?
有沒有思考出一套帶人的標準程序來讓公司新人後輩個個充滿信心的認同這個團隊、進而增加向心力且願意真心為公司付出呢?

Wednesday, 2 March 2016

[English Skills] 商用英文密技 - 縮寫大亂鬥


還記得去年三月時討論到幾個關於商用縮寫英文的用法嗎?想要回味一下的朋友,可以由此去 - 「[English Skills] 商用英文密技 - 縮寫只是小蛋糕,難不倒你的!

不只是職場上,其實許多口語用字也都會用到各式各樣的縮寫字,而且幾乎每種字都還有其變形體,常常讓人看了眼花潦亂,字義猜錯可能整個句子的意思就錯了。

除了最常見的 OMG (oh my god),這個應該無人不曉以外,我們接下來就來看看其他的字囉~

1. 關於報表 - TBC, TBD, ETA
在訂單或其他報表上,可能常常會看到這幾組字,有些人會用卻不知道原文、有些人則是常見到它們卻總猜不及意思。

TBC - To Be Confirmed,待確認。
TBD - To Be Determined / To Be Developed,待決定 / 待發展。
這兩組的最後一個字母可能還有其他變形,不過只要抓準規則,記得TB開頭的大多是指 to be,最後一個字母就不難猜測。

例如有時候有些表格資訊沒有全部都拿到手,尚有幾個項目待查的時候,就可以用 TBC 來解釋。有些項目是還得等主管作決定,就寫 TBD;或者是有些簡報資料頁面還沒有完全做完,也可以先寫上 TBD 告知讀者 - 此頁待發展中。

另外一個 ETA 的形式雖然跟前者不太一樣,但是也是在商業上會常用,它的原文是: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指的大多是貨物運送的到達時間。在口語上,與朋友有聚會但人正好塞車在路上時,有時候也可以直接傳訊息告知對方:「我塞車,ETA 18h45」,簡單明暸吧!

2. 關於禮貌與客氣 - IMO & BRB
現在線上咨詢的服務很多,許多公司內部的討論也都直接於線上開群組作協調,因此除了打字快速成為討論時的必備條件之外,不失禮的縮寫字也能幫助我們在討論時不因文字而讓溝通失溫。

所以當想要客氣的表達想法時,就能用 IMO 來表示:In My Humble Opinion (個人淺見) 或是 In My Honest Opinion (老實說)。這樣的表達方式既簡單又謙卑客氣。

如果有時候有些人的討論太多太長了,我們可能正需要接個電話或者跑廁所,這種需要短暫離開,但是擔心對方講完後苦苦等不到你回應的情況時,就要記得先寫一下:「BRB」,這個字表示:Be Right Back - 馬上回來。這樣就不會讓急性子上司一下子等不到回應而生氣失去耐性嚕~

3. 關於笑鬧 - LOL, ROFL, LMAO, LMFAO…超多的!
文字聊天當中總是會有些好笑的事讓我們超級想大笑啊!但是除了有可愛的 LINE 貼圖之外,其他的線上溝通工具可能不見得都有這麼豐富的圖庫可以使用。
這種時候除了只能打出「ha ha ha」這種簡單的字以外,到底還有什麼能夠強烈的表示這種「笑爆我了!」、「我的天啊…超好笑」的感受呢?

最基礎的用法是 LOL (不是打遊戲的那個 LOL 哦!),它是 Laughing Out Loud (放聲大笑)的意思。但是就是有人講話喜歡再誇張一點、動作再大一點,所以就慢慢發展出以下這些用法:
ROFL = Rolling On the Floor Laughing (笑到在地上打滾) - 下次注意看一下 Skype 上面那個滾動的表情圖片,它的縮寫就是 (rofl),以後想打這個圖就不必特地去點開表情圖片的按鍵了,直接打 (rofl) 就可以嚕!
LMAO = Laughing My Ass Off (笑掉我的屁股了啦!)

看了上一個詞,應該就不難聯想另外這個 LMFAO 的原文了吧?
LMFAO = Laughing My Fucking Ass Off,其實它的意思與 LMAO 是一樣的,只是加了個點綴性的用字來加強語氣而已。

關於笑鬧的這些字,它們的變形家族字很多很多,甚至還有超長的 ROFLMFAO 這種東西;但是知道大概的字義之後,相信它們再怎麼延伸,應該都難不倒各位了!

4. 關於失控 - OTT, WTF, & FFS
既然有笑鬧之詞,當然也會有聊到生氣的時候吧?
這種時候除了基礎版的 OMG (我的天啊!)之外,也可以用以下這些來形容有點惱怒的感覺:

OTT = Over The Top (太超過了!)
WTF = What The Fuck (搞什麼嘛!),也可以有「這啥毀*?」的可愛感喲!
FFS = For Fuck's Sake (行行好!)

例如你想跟同事抱怨另一位討人厭的煩人精講話太超過了,就可以說:「She even asked me to buy her dinner! That's really OTT! (她竟然還進一步要求我應該請她吃晚餐,這根本就是太超過了!)」

WTF 比較常用,在生氣的時候可以用來表示「三小*?!」、「搞什麼東西!」這一類的情緒。但是在與熟人閒聊的時候,想要表達某件你覺得十分無言的情境,也可以用 WTF 這種字來形容。

最後的 FFS,以前是 For God's Sake / For Heaven's Sake / For Christ's Sake,這些用法比較文雅,意思是指「看在上帝的份上!」或「看在老天爺的份上!」。但是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是信上帝的,也不是每個人講話用字都這麼文雅,所以慢慢有比較粗的用法而延伸成 For Fuck's Sake,指的其實也是大同小異的意思喲。

* 啥毀與三小 - 台語,都有表示「什麼東西」的意思,但三小稍微比較粗一點哦,使用上請格外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