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Posts
-
近年來,台灣對於外來語的使用已經更加熟練頻繁了。 然而,使用時沒有仔細確認原語句的用法或意義,大家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應之下,字義就容易被扭曲。 從過年前的西洋情人節、三月的白色情人節…我們不斷看到店家寫著「IOU」的字樣,雖然可想而知這些字是想表達「我愛你」的意思。但是…...
-
繼上一次的 上集 過後,希望大家以後都能不慌張的把各種符號的唸法輕鬆唸出來 (根本超難記啊啊啊!) 。 這一次除了要放上之前因為篇幅關係而沒有列出的其他符號,還有一整個系列的「刮號大集錦」,讓你以後看到各式各樣的刮號符號都能跟它們作好朋友哦~ 在描述句子時,我們時不時...
Sunday, 6 August 2017
[Blessing Info] 小確幸通知 - 鐘點大師服務上線
上個月鐘點大師的服務團隊找上我,說要安排設計一些課程來提供更多需要語言與職場相關技能的服務給各位;經過來回的訪談、課程設計與討論,終於是把資料放上線了!
非常歡迎透過鐘點大師來購買所需要的服務,或者分享給其他有需要的親朋好友喲!
https://www.hourmasters.com/user/service/0XQPKGY3L5
HourMasters came to me last month, wanted to arrange a series of courses and services to put on their platform, we would like to offer valuable language and career-related services to more people. After a few interviews and discussion, this is finally put online!
Please click on below link to purchase services you need, or share to any of your friends who would like to have a lookie!
https://www.hourmasters.com/user/service/0XQPKGY3L5
Labels:
Branding,
Business Tips,
English,
Internal Marketing,
Interview,
Marketing,
Personal Branding,
個人品牌,
個人行銷,
內部行銷,
咨詢,
潤稿,
管理技巧,
翻譯,
行銷概論,
鐘點大師,
面試技巧
Monday, 17 July 2017
[Internal Marketing] 內部行銷 - 溝通力帶出團隊向心力
案例一
基層員工向直屬主管提出離職信,依照規定於一個月前發信告知,並答應會協助交接事務。幾天下來,主管公務繁忙,常常外出拜訪客戶,所以小員工誤以為那陣子主管較忙,儘管感匪夷所思依舊靜靜等候通知。兩周後,主管依舊沒有約談該員工、沒有交接動作、沒有任何溝通;於是終於在某次會議後特地留下主動向主管提出疑問,對方才恍然大悟的說:「你還沒跟老闆聊嗎?我以為你那封信件只是告知我結論,我以為你自己跟老闆談完確認所有細節了!」
案例二
主管與助理正在處理產品退貨問題,每天討論著新品倉、非新品倉、以及不良品倉總共還有多少數量要退貨。整整三周過後,因為帳上數量與實際數量一直對不整齊,每天重數到大家筋疲力盡,這時主管似乎突然開竅一般說著:「我們應該要先定義什麼是新品、什麼是非新品跟什麼叫不良品!」
這些案例內容聽起來似乎讓人覺得誇張可笑,但是,卻真實的發生在許多中小企業間。你們的工作環境中也有這類令人抓狂的溝通困境嗎?
如果權利與責任不清楚劃分的話,就會出現像案例一那樣的斷層,例如老闆明明交代下屬去做的事,結果因為老闆自己急性子,在員工還沒處理時就自己跳出來處理或與客戶對談,往往就會讓員工不知如何拿捏分寸,未來在處理事務的時候,也會因此畏縮不積極。同樣的,如果在上位者沒有清楚自己所下的每個決策,沒有思考清楚其中邏輯的話,則會容易出現案例二這般的定義問題,導致下屬無法好好做事,每天事倍功半。然而,這樣的溝通方式,最後造成企業空耗、內部步調不一、喪失一致性、而且難以成就好的企業文化,當然就更難有正向循環。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自然有合不合得來的問題,只是一家公司的運作,當然不能讓資訊的斷層出現在誰與誰互看不順眼這種小事上!因此,除了適當的安排人才、強化溝通等方向來減低溝通誤解之餘,也可以考慮好好運用EIP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 這一類的電子系統來幫助管理。在環保意識提升的年代,企業推動無紙化的概念之下,相信已經有許多企業早已實施這種系統,只不過,一定還是有許多企業(尤其中小型企業)尚未好好善用這些資源:紙本簽呈、權限劃分都流於形式、沒有實踐;或者是雖有EIP系統卻沒有完全落實等情況。因此,流程電子化將是能避免像上述這些責任、權力劃分不清窘境的解決方式之一。
Tuesday, 4 July 2017
[過來人分享] 商業文件翻譯
隨著接下來準備要上線的專案平台,最近也一直在累積案主們給我的推薦文。這一次的案件是商業文件的翻譯稿件,一開始案主與我接觸的是急件的案子,需要在收件當日下午至隔日上午10點前繳件,17個小時的時間內要搞定 (還要包含個人的休息時間,畢竟白天仍有工作需要忙)。當天晚上腦子打烊前順利完稿給案主,讓對方在一早上班就收到信件;之後不只圓滿的完成這個案件,也另外再預約了兩日後的另一案件繼續翻譯。
(以下原文刊登 - 但有馬賽克案主ID)
--------------------------------------------------------------------------------------------------------------------------
作者: hxxxxxx (xxxx) 看板: translator
標題: [心得] 推薦譯者Thejust
時間: Tue Feb 28 21:57:01 2017
◎帳號(譯者或案主):Thejust
◎評價(正評或負評):正評
○事由:
剛好有一件中翻英急件,譯者的回信速度快速。在要求的時間前提早完成翻譯,內容也有
一定水準,過程中關於中文認知不同所造成的問題也是很快速做調整。整體而言,是個良
好的委託體驗!
Monday, 5 June 2017
[過來人分享] 國考英文與面試技巧
以前為了評估每次教學的成果,都是請學生在整個課程結束之後幫我填寫一份問卷,方便我自己跑數據作分析,藉此調整未來每一次的課程規劃內容與方向。之後因為在PTT上會累積各個案主幫我寫的推薦文,所以以往的問卷形式就漸漸的改以每人一篇的方式這樣進行了。
Y同學從一看到英文題目就幾乎完全放棄,到之後漸漸會願意主動拆解每個詞的組成,例如-tion結尾的字可能是名詞、或者是看到句子會先嘗試作切割,像是把有介系詞的地方就先分開來解讀之類的,這是我對她整個上課過程之中感覺最大的進步。學語言很難一步登天,但是只要開始願意正視每個陌生的字詞,就能先從克服不願面對的恐懼開始下手,研讀之後或許不會一瞬間愛上新的語言,但是至少能開始與它和平相處
(以下原文刊登)
--------------------------------------------------------------------------------------------------------------------------
<個人背景>
本身畢業於私立科大,英文是從過去以來能逃避就逃避的科目,從來沒打算要學好,因為單字老背不起來,文法雖看過,但遇到考題又忘光了,因此早就把英文列為此生無緣的語言。因為我放棄英文,使得自己也放棄當初夢想的工作,更使自己在職場生涯裡成為綁手綁腳的障礙,直到遇到人生的重大挫折後,我決定投入國營考試,必須要好好學習英文這個科目。
<準備國考>
在我人生遇到重大挫折的同時,我也透過網路認識了季 老師,季 老師不斷地給予鼓勵與分享,後來我決定投入國營考試,並請季 老師定期每週一次的考古題解析,相信很多人在寫考題時,常會發生不懂為什麼答案是這個?其他選項為什麼是錯的?而季 老師會每題仔細說明,並且會用她在國外留學的經驗告訴我們哪些單字不常用,或是一般常見的片語必須要知道,季 老師都會耐心的講解。國營考試的英文考題類型不外乎是單字、片語、克漏字填充及閱讀測驗,每個考題類型季 老師都會 教授解題技巧,對於之前有寫過的考題她也都會有印象,是個很用心對待學生的老師。
我準備考試的期間約將近一年,英文最明顯的進步是以前寫閱讀測驗五題問題常常全錯,經過季 老師的作題技巧教授後,自己寫題目有五題全對的超感動經驗,雖然英文成績沒有突飛猛進,但可看到紮實的進步,並且讓我不再害怕英文,遇到英文也不再逃避,語言是要長期的學習累積,需要自己充份的吸收內化,才能成為真正的實力。
<求職過程>
我給自己一年的時間準備國營考試,由於一年沒上榜就要投入職場工作,在求職期間我也請季 老師給予建議與指導,包含履歷表的包裝、自傳的撰寫修飾以及面試的準備等,季 老師會善用她的專長將你個人的品牌分析、整頓與調整,有季 老師幫忙,讓我有充分的準備及更多的信心去面對挑戰,最後我很幸運地找到理想的工作。
<個人品牌>
季老師對我而言,不只是英文老師,更是拉我一把的生命中貴人,有她專業上的幫忙及持續鼓勵的正面能量,讓我成為更好的人。每個人皆是獨一無二的品牌,端看自己想將個人品牌打造成什麼樣子,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理想,若是你對目前現狀感覺不滿意,希望能更加進步有所突破,或是你也跟以前的我一樣正處在迷惘的人生階段,我非常推薦找季老師擔任你的個人品牌訓練師,期許自己越來越好。
Tuesday, 16 May 2017
[English Skills] 商用英文密技 - 大廳裡的遊說團體
今年三月那時一部引起大家討論的政治驚悚片 - 攻敵必救 (Miss Sloane),想必讓大家對於「說客 (Lobbyist)」這個角色就更加的有印象了。不過大家是否想過,說客 (Lobbyist) 這個詞的由來呢?
說客 (Lobbyist) 這個字或許一般人比較少聽到,也似乎不是那麼容易讓人記得,但是換另外一個字,大家可能就會對它有些印象 - Lobby (大廳)。Lobby 在古文當中一直都是指「大廳、門廳、大堂」這樣的意思,大概是從16世紀開始就是一直被這樣的使用者,它的樣子可能是開放的、或者是室內的環境,但是主要的共通點大概就是頭上是有天花板遮著的。所以現在我們常常會聽到旅遊入住飯店時,領隊向大家說:「半個小時後,請大家記得要到 lobby 來集合哦!」、或者是「我到你們公司的 lobby 等你下班。」這一類的用法。
大概就是因為 Lobby 太好用了,提供了大家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空間,而且又不需要正式的坐下來開會而讓人感覺壓力;因此漸漸的,許多需要溝通的事務,就能在從此地移動到另一地的過程中,在門廳、大堂這些地方快速的小聊一下 (或者是有些不能被拿到抬面上那種得要掩人耳面的事,也能在這種比較吵雜、不會被偷聽到的地方聊聊吧?)。所以,這樣的方式成為流動在政治人物之間擔任說客的人很常使用的溝通方法,因此很快的,在大概17世紀左右就有文獻開始記載著用「Lobbyist (說客)」來形容負責遊說工作的人。
例句:Lobbying is about foresight...about anticipating your opponent’s moves and devising countermeasures. (遊說重點是洞察先機,預測敵人動作並設計對策)
例句:A conviction lobbyist can't only believe in her ability to win (一個被定罪的說客,不僅只相信自己取勝的能力。)
下一次如果看政治相關的電影,不妨仔細練練聽力,找找看是否有聽到 Lobbyist 這個詞吧!
Tuesday, 25 April 2017
[English Skills] 英文小技巧 - 學校沒教的粗話集 II
好孩子不亂說粗話,但是講粗話也不見得是壞孩子;更重要的是,如果聽到別人講粗話,當然要知道他們在講些什麼呀!不然莫名奇妙被人暗地裡講了壞話還不知道,多無辜呢!
所以很久以前統整了幾個比較常聽見的粗話集,這一次則是要針對裡面的 Bitch (賤人) 這個字來聊聊它的延伸應用,同時也要替它常年以來所背的污名申冤一下。
不論英文程度如何,想必大部份的人都熟知 Bitch 這個詞吧?
翻成中文的話,大概就是賤人、破麻這一類比較偏歧視女性的用字,不過,這個字雖然大多用在形容女性特別難相處或討人厭之外,它的由來其實蠻有趣的喲。
其實真實的字源似乎已經不太可考了,大概只知是由古代的歐洲語言流傳而來的,但是一開始其實是用來形容「母狗」,所以如果用 Bitch 這個字特別去查字典的話,會發現它仍然有指母狗的意思。不過因為 Bitch 在現代用詞上的負面意思還是太強烈了,我們幾乎已經不會再聽到有人真的用這個詞來形容母狗了 (想想看,有人自己說 our dog is a bitch...這聽起來多尷尬啊…)。如果真的需要跟人家說狗的性別,大多會直接說 Her / His name is XXX (牠的名字是XXX),在主詞的地方就用男性或女性的他/她來表示即可;或者,也可以說 「It is a female / male. (牠是母/公的」。
這個詞的演化過程裡,一直到15世紀左右才漸漸被人使用在形容人類上。而且,它曾經也有被用來形容男性過,但是主要的原因仍然是偏歧視用法 (所以非常不推薦這樣使用喲!)。但是雖然這個詞在使用上似乎不是很美麗,卻仍然有幾個小方式能讓它被活用在我們生活當中呢!
例如把它的稍微轉化一下,想像原本是個讓人討厭的壞女人,理所當然這樣的人可能總是四處講人壞話、抱怨他人而從不反省自己 - 因此,Bitch 這個字在口語使用上,也有「牢騷、抱怨 (名詞)」的意思,例如:Most of us enjoy having a good bitch from time to time (大多數的我們都喜歡時不時的來場痛快地抱怨大會)。(*註)
或者是:He likes to bitch about his boss (他很愛說老闆壞話) - 這裡的 Bitch 則是被轉化成動詞使用。
再轉化一下,把動詞變成形容詞 - Bitchy (講壞話的)
例句:Stop being so bitchy, he is doing his best! (講話不要那麼難聽嘛,他已經盡力了!)
了解這些字義之後,下一次聽到這個詞時,可別立刻就大生氣喲!要聽聽上下文才能確認對方是否真的帶有惡意,以免因此壞了友誼。
*註:例句來源:http://dictionary.cambridge.org/dictionary/english-chinese-traditional/bitch
Tuesday, 4 April 2017
[Business Tips] 管理撇步 - 離職的症頭
本文經過潤飾刊登於2017年04月04日自由時報D5副刊<<上班族甘芭茶>>特輯
要能在一個工作崗位上維持幾年的時間,表示這個角色絕對有吸引我們繼續停留的原因,不管是因為底下帶的同仁讓你儘管唾棄頂頭上司,卻仍然希望能帶領這些夥伴一起前進;或者是就算工作內容再沒成就感,但是薪水比一般水準高,所以讓我們可以生活無虞而願意忍受…原因各式各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堅持下去。
但是,哪些症頭出現時,會讓我們終於發現到達了離職的停損點呢?
1. 頂頭上司的管理方式
永遠都不夠好
許多人的抗壓力其實是很強的,什麼責任都願意幫忙扛著一起承擔。但是,直屬上司如果不懂得照顧人心,工作內容再讓人有成就感、同事之間再合諧、薪水再高…都會讓人覺得付出的一些就像是肉包子打狗那般一去不回。
例如努力工作了一年後,把幾個舊客戶從幾年下一張訂單的頻率,提升到半年下一次大訂單的成果,卻在年度檢討時被上司簡單一句:「那根本沒什麼,你所做的事只有維持舊客戶的訂單,一點成果都沒有,請你下一個年度繼續加油。」草草帶過。
例如整理了年度業績,發現自己新開發了業界幾大龍頭客戶,把公司產品賣到了原先都沒有接觸過的產業,老闆說:「這些客戶,公司沒有你都一樣能做得成!」
這些會讓人的熱情一瞬間冷卻到谷底的話,如果不是刻意要把員工逼走,管理者們有沒有思考過講出這些話語的目的是什麼呢?
偏心式的管理
許多中小型的企業是沒有明訂獎勵制度的,所以每月、每季或每年的獎金發放,全都是依老闆開不開心來作決定,一樣的工作內容,同事A有加薪、另一位卻沒有。一樣都有做到業績目標,有人被扣了錢說表現不夠好,要與公司共體時艱、但是卻有人拿了大把獎金好過年。
我遇過這樣的上司,總是在出差時順便跟底下的同事說:「在這家公司很多時候,你們只要照著老闆說的方向去做就好,不要多做太多,及格就好。因為你多做錢也不會多拿,老闆不開心時,還會挑屷你多做多錯;所以大家都只要剛剛好就可以,不要多事,例如我有一年業績超標近兩倍,結果還是領跟以往每年一樣金額的年終獎金,感覺就很差啊。」
有上司出國旅遊回來,只帶了禮物給全辦公室的某一位同事,而且不是因為對方特別做了什麼被公司公開表揚的事蹟,而是用上司自以為低調的方式在走經過該同事座位時順手放在對方桌上說要送給他。不論這些人是否有任何突出的工作表現,身為管理人員,如果無法在大家面前表現公平公正,偏心式的管理也會讓企業失衡。
2. 同儕相處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問題絕對都是雙方的責任,沒有一定誰就是錯的。只是當我們每天待上8小時以上的環境讓人感覺連好好講話的對象都沒有時,彼此之間的溝通絕對是有問題的,不管是我們自己對待他人的方式讓人不舒服而被孤立、或者是其他同事都與我們不同調所以講話索然無味都是造成同儕之間相處出現危機的原因。
一份薪水高、工作內容美好、但是永遠找不到同事一起合作努力的困境,也會是讓我們思考是否應該離職的重點原因。
每家公司都有各自的企業文化,我們的行事作風如果與之不同,只是代表這個角色與我們不適合,不應該認為是我們做錯了、或者是公司其他人不對這種結論。
3. 情緒上的無形壓力
不合理的對待
在這勞工意識抬頭的年代,許多企業使用不合理的方式對待員工的新聞一一被爆料出來;例如進公司不到一個月的新人被要求獨力完成一份以往其他人都需要幾個月時間才寫得完的結案報告、例如出了客訴問題要賠錢,卻要求完全沒有經手該案子的菜鳥員工去扛責任,扣員工的薪水來賠償、例如員工請病假就一定得要開醫師診斷證明書才能准假、或者所有的特休假都要三天前請之類的…
這些問題不是現代人承受不了壓力而產生,是因為以前資訊不發達、勞工對自我權利的意識了解的不夠完整,所以許多人都只能摸摸鼻子自己忍受。但是時代不同了,產業在轉型、社會在進步、知識在成長,企業主與管理人們,當然要懂得升級;否則遇上這種有不合理對待的公司,身為小職員的我們當然要懂得保護自己趕緊跳船。
情緒崩潰邊緣的壓力
有人說,找工作要先求有再求好,所以不要太挑、吃苦當作吃補,等到有下一個機會時再轉職。也有人說,找工作要找自己開心的,如果做的不開心就不要做了,森林很大,不要堅持守著一顆小樹。
這兩種說法其實都正確,但是是要有條件的使用;如果已經離開職場好一陣子的人想再回到圈內,我們通常就會建議要先求有再求好,畢竟開始工作是需要適應的、沒有進入職場,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那份工作的角色適不適合我們。可是,反過來的,如果這份工作讓你每天都哭著去上班、又哭著下班的話,那麼就要想想第二種說法 - 做的不開心就不要做了。
職場上人與人相處的原則就像戀愛那般,你不會希望自己只是因為一次吵架不愉快就提分手,但是如果這個恐佈情人讓你隨時倍感壓力、每天以淚洗面,那麼就要趕快想辦法離開他了。工作上也是一樣,在到達停損點之前,我們都要努力磨練心智讓自己的包容度、抗壓力都升級,但是當天秤失衡時,相信自己一定比誰都清楚,那個時候就是應該與這份工作說再見了。
同場加映:如何評估自己是否已失去對工作的熱情呢?
Subscribe to:
Posts (Atom)